李世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名声大得都盖过了他老子李渊,估计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大概都以为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呢。不过这也难怪,谁叫这哥们能力实在太强,把唐朝治理的十分昌盛,最终盛名播于四海呢。
说回正文,我们还是要简单理一下李世民的生平,再做评述。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任皇帝,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了不得的政治家,武力值顶尖的军事家。在他身上,简直集齐了后世帝王的一切优点,譬如说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以人为本、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等等。总之,你能想到的好词,都可以贴到他身上。而后世的帝王,也都以李世民为楷模榜样。
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李世民有作秀的成分,譬如说释放二百九十个死囚回家过年,而后竟然都按时返回监狱,没有一个逃跑这件事上。但总体来说,李世民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帝王,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在古代帝王中他是排第一位的。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下李世民的成就:
1、四方征战:如败薛仁杲、败刘武周、宋金刚、败王世充、败窦建德、败刘黑闼。如果看过隋唐演义,那么对这一长串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其中很多可都是鼎鼎大名的,可这些大人物一个个都成了李世民的手下败将,不得不说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真是了不得。特别是在打窦建德援军那一战,单凭三千人就在虎牢关将窦建德打得落花流水,反手又灭了被困孤城的王世充,何其壮哉!
2、贞观之治:虽说贞观之治,但其实贞观之治包含的内容太多,这四个字其实是贞观二十多年来最好的总结。这其中就包括:
1)重用人才:先说秦王府的旧臣,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等,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可这帮人都聚集在了李世民的身边,不得不说李世民识人的本事确实非常了得。而在其继位后,重用中间派如李靖,政敌如魏征,可见其胸襟。更搞笑的是,从武夫常和的一篇奏议里都能得到马周这样的人才,足见其对人才的喜爱。
2)完善制度:李世民继续完善三省六部制,并发展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颇有汉承秦制的意味,也可以说是唐承隋制。而这一制度,一用就是一千多年,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府还是有这一套制度的影子,真是影响深远。有人或许说,又不是他李世民原创,有什么好吹嘘的,可是如果没有他及后世一点点完善,这个制度不可能完备,说不定早就淘汰了。
3)从谏如流:这点就不必多说了,但是他整天被魏征们怼的死去活来,几度发狂,却最终还是坐下来虚心接受这点来看,我们普通人能做到的都没几个,更别说皇帝了。
4)注重法治:贞观时期,对于法治的重视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那时候对于刑罚慎之又慎,往往一个案子要反复核查几次,尤其是对死刑更为慎重,颇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也因此,有一年整个国家的死刑犯只有29个,也因此的,贞观一朝,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5)发展经济:李世民不但重视农业,减轻农民税赋,还重视商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这在古代中是很少见的。这也就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后世声名远播的长安、洛阳、扬州、洪州、成都等,在当时可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会。如果各位不能想象,可以参考北京、上海、纽约、伦敦等。
6)对外征伐:包括吐谷浑、突厥、吐蕃,那个时候都被唐朝收拾得服服帖帖,甚至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因此被灭,如东突厥。毕竟,这可是有着战神李靖的大时代,其他诸如李勣、侯君集、尉迟恭、秦琼等,都是不世出的名将,有这样一群人,安能不胜。
写到这里,我都认为自己在对这位大唐皇帝尬吹,可如果他没有真本事,我就是想吹也吹不起来。但我也一直在想,李世民到底是怎么做到能这么优秀的?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说李世民一直在拿杨广当镜子,杨广干的事,他都要三思而后行;杨广反对的,他往往会虚心接受,有了这么一个前车之鉴,倒真的可以吸取不少教训。
这种说法倒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李世民和杨广犹如一个人的AB面,太过放纵往往变成了杨广,能够自制就成了李世民,也因此的,每次想到李世民,我都会想起他的岳父兼表叔杨广。但这话说的又不全对,如果李世民自己能力不行,他再以史为鉴,也达不到如此高度。
好一个天可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