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岁月
秋日的午后,于校园里和几位同事漫步,萧瑟的风,枯黄的叶子,满眼都是秋的憔悴。那熟悉的小道上爬满了巴掌般枯黄的梧桐叶,我弯下腰捡起一片,好像秋天就在我的掌心。那叶子像只轻盈失去生命的蝴蝶,翅膀僵硬,四肢骷髅,没有了一丝生机。叶片干涩,几条凸起的叶茎分外鲜明,就像一个枯瘦如柴的病人青筋暴突,昨天还在风中摇曳,生命悬于一线,消逝得竟是这样快。
四季轮回,江河行进,生命更替,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本不该有所慨叹。然而,当你目睹这瑟缩的叶子时,你还是不免会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触,自古逢秋悲寂寥啊!我们没有刘禹锡的那种豪情和豁达。触景生情,感物伤怀,却是真真切切的了!
捡了一片小叶子,匆匆上了教学楼,打开新买的散文集,找到冯骥才先生那篇《日历》把它轻轻地抚平,夹在那扉页间,这才心里像是有了一丝着落,仿佛这样就保存了匆匆流逝的日子,或者保存了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岁月,又或者是保存了生命流动的痕迹。先生说,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成永恒的诗篇或画卷。
我在想,人到中年,一万五千多个日子见证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我无法留住这些日子,因为没有他们的到来我也许就无法体会到生命真正的过程,无法感受人生苦乐相伴的真谛。然而,我又有一丝羞愧,羞愧我不曾把这构成五彩斑斓的生命的日子保存。
海明威说: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
我的童年说不上不幸,但是却总在记忆里丢失。有人说,童年的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成年后的记忆是留在皮毛上的。也有人说,童年的伤痛要用一生来治愈。母亲的病,让我们姊妹几个在那个年代遭受了多少白眼和鄙视。每个周末的晚上,当小伙伴们都夹着小板凳涌向舞台场去看电影时,我们却只能守着犯病的母亲,一步也不能离开。那些晚上充满了恐惧,我不能因为我的贪玩而把母亲丢了,我不能。父亲因为母亲的病,一辈子都在隐忍和不安中度过,他那次举起鞋底狠狠地向母亲的脸打去的情景永远在刻在我的心里,到现在我都不敢回想,憨厚的父亲从来都没有这样愤怒,他差点崩溃。这些童年的苦难始终藏在我的心底,我不曾把它写成文字,因为伤痛不愿被提起,我不知道我是否在治愈这样的伤痛,又或者它已经成了我性格基因的一份子,比如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我不抱怨,因为这些苦难让我顽强地活着,让我在成年后特别知足得来的一切。
我感谢那些不幸,此刻打开了记忆,随笔将他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来保存我童年几乎丢失的记忆。这样,我的心里便会好受些。
少年时代的饥饿,青年时代的贫穷 ,中年无所依靠的窘境,往事都历历在目,这些苦难丰盈了我生命的体验。我想把它们一一写进我的记忆,用文字来保存岁月无声的过往,用自己情感的流动来记录岁月的曾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