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宅家两天,观察老公与婆婆的对话,发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想通过说话来压倒对方,说话好像是一场争斗,一场战争,一开口就必须整个你输我赢。
比如,婆婆菜洗多了,撇出来一点儿,老公就很嫌弃地说,你还留着那一点儿干嘛,婆婆说都炒了吃不完。老公说,留着也坏了,然后他就咣咣咣把剩下的菜也炒了。我以前提醒过老公不要对婆婆说话那么狠,毕竟一个老太太在家里辛勤做家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无辜地说,要不然她不听。
看吧,中国人的家庭,控制与反控制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起初觉得都是老公的错,他不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嗤之以鼻,恶语相向,但后来顿悟,现在的这一切肯定有其形成的原因:强势的父母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能以反抗作为自己活下去的条件,你想控制我,那么我就要先把你制住了,这样才能显示出孩子长大的力量。形成这样的互动结果,很难说谁对谁错。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语言可以激活思想,也可以抑制思想。马.霍普金斯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莫里哀说过,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中性的,但不知为何,在有些人那里变成了一把把刀,非要飞出来把人割伤。语言起到的作用是沟通,大家彼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我是怎么想的,在积极的作用下,它能让表达者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能给人以安慰,使人得到理解,受到鼓励,互相之间交换意见,在向彼此的学习中成长进步。而另外一种情况,消极的语言变成了一种暴力,父母吼叫孩子,挫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让人伤心难过。能把语言用好的人,我们会说他情商很高,像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写过《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多本书籍,在全球范围内向人们传递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也向人们展示良好的人际关系媒介是语言。把语言力量用差的人,俗话叫情商低,一张口就让周围人唯恐避之不及,也有那种口吐莲花,让听者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的人,前者不仅仅语言暴力,夹杂着他的面部表情,整个人散发的能量都会让人不舒服。
情商高低跟IQ高低一样,说是先天而来也不为过,但是与后者明显不同的是,前者可以通过训练而得以提高,经常嘴冒飞刀的人也需要刻意练习,避免自己的嘴巴天天伤人伤己。具体如何做,我总结出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先在脑海中大声叫出“ stop”,切断自己惯有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大部分人太急着给出自己的想法而口不择言。
第二步:只是陈述自己的观点,内心观想:一定有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不要抱着我要打倒你的心态去说,如果这种强制性信念无法立马扭转,可以告诉自己,虽然我内心还是想有打倒对方的想法,但是我依然可以平静地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你或许会给到我另一种解决方案,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背熟几个句式,也就是所谓的话术,用到自己的日常对话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会交流的原因是身边的人没有告诉过我们如何交流,没有范本可以参照,只学到了糟糕的表达,等我们把优秀的表达话术刻在脑子里时,就照猫画虎地先用起来,一句老话叫做熟练成自然,到那时正向的语言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
樊登说过要做“不吼不叫的父母”,中国家庭太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玩手机、不好好学习、顶嘴时会不自觉血往上涌,然后就是大声呵斥孩子,你到底要怎样,孩子听到这些吼叫后立马会显得很听话,因为她被冻住了,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开启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但长此以往他会变得叛逆,变得懦弱,惧怕权威,拒绝新的尝试。其实这个时候许多大人也叫苦不迭,没办法啊,只有这样他才会听啊,其实换个角度想,如果你的上司或者配偶天天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你觉得你会老老实实地听吗,恐怕只是用表面上的听话来做到息事宁人吧,背后可能有更多的行为与你作对,或者悄悄地做,只是让你不知道而已。
父母大吼大叫只是因为他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狂泻而出的愤怒,樊登教我们说,我现在快要疯掉了,我需要安静一会儿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更进一步的可以用面质式我信息的方式表达自己因为什么而愤怒(PET里面讲过面质式我信息)。就像昨天晚上,还没到家老师的催缴作业信息就纷迭而至,而孩子的作业我也是从中午催到晚上,他却还没改好,我都快要气死了,想到樊登老师的提醒,耐着性子说:“我快要疯掉了,我不想说话,因为我怕我一说话就会管不住我自己而吵你,你不是不想要我大声吵你吗,但是作业从中午说到晚上,你都不会好好改改再发给我吗”。说完这些,她悻悻地说,我知道了。我也庆幸自己照猫画虎般避免了一次大吼大叫。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但是具体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些人说话时只站在自己立场口不择言,另一些人过度理解他人无法捍卫自己的城池,前者说话是刀子,肆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后者压抑自己情绪不表达,让情绪成为定时炸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佛说,做人有尺,讲话有度,把握好度才能享受人生幸福。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那个明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