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开始进入下半场

作者: 码字者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2:41 被阅读149次

1,个人的战略

总会看到刚毕业23-25岁左右的年轻人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想着干别的,羡慕别的行业和工作的围城心态,我当年也有。自媒体写作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斜杠青年这个词流行了一阵子,现在还有人热议吗?就像当年买房一样,媒体天天提房奴提了好几年,现在还有人讽刺和批评这张行为吗?

也看到28-32岁的中年人还本本分分的做着刚毕业的工作内容,重复单调没有激情、感觉工作、生活、家庭全面沦陷,统统遇到瓶颈,总想着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郁闷不堪上升通道有限或者被堵住了。昨天我一个小表弟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正好前两年我自己也遇到了,好像这是个蛮普遍的现象,正好今天聊一聊。

把企业组织当做家终究有失望的时候,特别是中小企业最喜欢打造这种企业文化,当然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偷懒磨洋工。

人生职业发展有两个理论我个人觉得是蛮适用的,我自己就一直在践行:T字型法则,ABZ法则。

先让自己的T字一竖足够长,这就是刚毕业的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在一个行业一家单位沉下去、沉个5-8年时间,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而刚工作的人容易浮躁、被媒体误导,都喜欢选择ABZ法则做两件事,这山望着那山高,别人家的工作好。就像小学课本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一样,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误了时间和才华。

而一直做一件事5-8年也会遇到瓶颈和重复的厌倦,组织的设计晋升一定是好中选优,竞争上岗毕竟上去单位是少数,有时候也要靠天时地利人和,也许你就差那么点运气,Anyway,不抱怨。

用一种方法干农民,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农民,用一种方法干清洁工,一辈子也还是个清洁工。一万小时的努力,在一个行业干10年就是专家,《异类》提出一万小时理论时又火了一阵子,后来有些人发现也有Bug,我靠我们老家农村里遍地都是这样的人人家不止干了10年一万小时,有的人一干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于是,有出现了《刻意练习》的理论,你要有教练指导等等,在竞技体育领域是非常实用的,但是在人生这个战场上就很难复制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凡是把成功归因于一个原因的,都是耍流氓。成功是多因素的叠加,有人一会说李嘉诚勤奋,也有人说他老婆家背景好(任正非、王石们也适用),一会有人又说比尔盖茨妈妈是IBM的董事。

把我也搞迷惑了,最可怕的我这些都是一个“励志讲师”“成功人士”说的,只是他在舞台上时对着下面的小绵羊讲第一套奋斗理论,再私下朋友聚会时喝了点酒、左搂右抱着妹子叼着烟说着第二套理论:我靠,比尔盖茨妈妈是IBM的董事。。。

一个硬币总会有两面,一个事件也可以有两拍观点。

2,自媒体的下半场--组织化公司化运作

最近自媒体有从左倾思想到右倾了,就像当年讨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样,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前是热议斜杠青年,好像你作为青年人不斜杠一下漏出你的红裤衩都不好意思出来一样。

现在又有文章出来批判天天上阅读训练营写作训练营,买课买得上不过来,就像当年买书一样,以为买了就跟读进去了一样,为什么买?别人也再买啊,万一他买中了从此过上高富帅迎娶了白富美我怎么办?批判朋友圈那些天天打卡的,早起党4点起来打个卡然后接着睡个回笼觉;批判那些晒学习的、晒健身的,女的露个肚子和屁股,男的秀个胸。

这些极左极右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正常点比较好。鼓励为主,毕竟追求上进还是值得鼓励的,阶段性确实是需要鸡血的,特别是人从无知幼稚浮躁走向成熟无趣的阶段。

和菜头这个大胖子面对热点问题总会提出一个和普通人相对立的观点,比如最近很火的《我是范雨素》当大家都对她的文字和经历叫好时,和菜头说大众两种标志先同情她是个保姆,建立在这个前提下说她写得好。文字文采一视同仁,无论文学博士还是保姆,忘掉她身份只谈文字。

和菜头总是热衷于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干翻这些读者,他的标准动作就是一言不合没有打赏就开骂、拉黑。和他观点一致的、有打赏的还好能获得鼓励。有人说这个胖子很可爱,看他的文章的我吸引力是一种情绪的唤起。

相比较而言,连岳大叔就要和蔼得多。连岳叔叔一般是贴篇读者大人的来信,通过回信来输出他的三观,也能获得一票读者的欢迎。

这是两个穿越了很多平台的独立写作人,个人就活成了一个团队。从博客、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菜头活跃在知乎估计也要被骂出翔。

苹果手机打赏不了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写作进入下半场的标志事件。自媒体写作进入了下半场,下半场的特点是优秀的个体开始走向公司化团队化运作,其实上半场有经验的人已经开始这么干了咪蒙、周冲等。

两级分化开始出现,小号慢慢经营不下去、大号越来越好,剩下一两家。比如去年的滴滴打车软件,再之前的团购美团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电商大战,视频网址大战,门户网站三足鼎立。今年正在进行的共享单车。

自媒体平台无论如何迭代,核心还是两个能力:写作和培训讲课能力。从论坛到博客,从微博到微信,从豆瓣到知乎,简书、今日头条等,平台再迭代升级。

但是又个新变化是个人品牌自己干到一定阶段后出位了,会组建团队。培训领域看逻辑思维的罗胖,李笑来,古典,秋叶,都是这个路子。鼻祖是俞敏洪,俞敏洪当年开始是自己干、后面是招募老师,怕老师撂摊子他必须要自己会或者提要求当大爷要涨薪水。到后面俞敏洪就不讲课了,现在罗胖子就是这么干的,搭平台聚一帮人。

从来没有什么超级个体,自由职业的成功之路只有一个组建团队公司化运作。超级个体是穿越不了的,就像一直存在的自由职业者一样,只是换了个名词看起来高大上新颖一点而已。自由职业者,同样会遇到瓶颈,困难重重,所以不要被误导,坑很大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做足了资金、能力上的储备。没有的话,你会无比羡慕有一份工作干的幸福。

我的前老板过几天会在清华大学搞个演讲,题目叫《公务员难还是创业难》。我大概能猜到他讲什么,会提到最近热议的《人民的名义》里当官的多提心吊胆要么进去了、要么妻离子散的。他去年年底就在清华搞了一场配合宣讲会的演讲,显然在清华演讲没有他在其他地方演讲有激情,清华的气场压力不是盖的,清华的学生那么好忽悠吗?好企业排着队等他们呢,什么世面没见过,清华的演讲一年会有多少全球全国的大牛过去。他们在政界、学术界、科研界的优秀校友有多少。

前老板当过公务员,下海做成了两家上市企业,这会是他的背书,就像年轻人羡慕的一样:财务自由、财富自由、环游世界。大学生什么时候不能创业,从政是不可逆的,一旦你毕业的时候没选择,再想进就难了。从政可以选择创业,创业经商再想从政就难了,这是两套游戏规则,经商人在任何时代一定是要围着政治转的。

这个理同样适用于到底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点上公司组织有点像选大学,你是选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前提是你有得选。大公司进小公司分分钟,而且小公司的老板会很喜欢。小公司进大公司就要费一番功夫了,华为985、211的理工科研究生概率比较大。顶级投行国内四所学校的,要不很难有机会,个案个例不再讨论范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原创写手Kevin:很棒的文章,现在好多人盲目创业,都不想说
  • 小张张大皮皮:林哥关于T字理论和ABZ理论有没有相关书籍
    小张张大皮皮:@码字者 谢谢
    码字者:@小张张大皮皮 T字型理论,忘了,应该是很多书里都提到过。道理浅显易懂,先在一个行业、公司深耕,到一定程度积累的钱和能力多了、再横向选择就多了。
    码字者:@小张张大皮皮 ABZ是《至关重要的关系》这本书提到的,作者是硅谷的投资人里德霍夫曼。

本文标题:自媒体开始进入下半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mk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