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往事(34)上山下乡的经费

作者: 付强_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10:27 被阅读0次

【《父亲的往事》是83岁的老父亲以散记片断形式写成的回忆录系列。本篇叙述的是下放和返城时的经费手续。

下乡时父亲30岁,回城时父亲40岁,下放农村十年的结果,就是欠下了900多元的口粮款。这个数字,放到现在就是普通人日常麻将桌上的一次输赢,但在1979年却是一笔“巨款”。想来确实心酸。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曾是那个时代对上山下乡的宣传口号。今天我配上这张当年随处可见的宣传画,不知道是不是有些滑稽。】

忆“上山下乡”经费

1970年7月,我家从随县城关镇下放到三里岗尚店红岩一队。“上山下乡”经费规定,每户不分大人小孩,按人口计算:每人建房费100元,农具费30元,发给到所下乡落户的生产队,由生产队按数掌握使用,超过不补。

下放时,我家四口人:老伴、长子、次女和我。我们在天子岗的原生产队的两间住房都核价在建房费中列支,后续建的两间粗糙土坯房及檩、椽、瓦及门窗的制作均由建房费列支。四人的建房费用得分文未留,当时小队会计是朱永庆。农具费的开支指锄头、锹等,具实记帐,由朱会计予以结算,四口人的农具费4×30=120元也用得1分未留。

1979年返城时,结算也是焦头烂额,令人难堪不已。从1970年至1979年止,共欠下生产队的口粮款达900余元,必须还清欠款方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天啦!对当时的我家,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经与大、小队干部协商,将现有的四间房屋折价作款,加上当年喂的一头猪折价作抵后,还差300余元差额,由大、小队干部张世富、马宗成、朱永庆、蒋先升、陈操才等6人代开具欠条,每人50元担保这300元的欠款,才得以签开户口转移手续。

返城后,我与老伴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仅80元左右,省吃俭用一年后方还清这笔欠款。下乡九年多,欠下这么多口粮款,原来的房屋不翼而飞,现乡下的房屋又不翼而飞,我们落得个两手空空。每想到这里,心里无比酸痛!但今天,我退休在家,却感到无比幸运,深感在新时代,能步入小康社会,对比昨天的酸痛,更增加了我在这个新时代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祝愿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今天的回忆暂在这里搁笔吧。

相关文章

  • 父亲的往事(34)上山下乡的经费

    【《父亲的往事》是83岁的老父亲以散记片断形式写成的回忆录系列。本篇叙述的是下放和返城时的经费手续。 下乡时父亲3...

  • 父亲的往事(17)长子童年二三事

    【童年最早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下放。下放的官方称谓就是父亲下文中的“上山下乡”。为区别于当时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人们把...

  • 父亲的往事

    印象中关于父亲的第一个记忆,似乎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 那时候他给我准备了第一个书包,是他以前拜佛的时候用的,布袋子...

  • 父亲的往事

    去年的腊月初九,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的太匆忙,没有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成了我心底里最深刻的遗憾,这一...

  • 父亲的往事

    曾经以为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告别,没曾想却暗藏杀机。谢谢你的果敢和机智,给了我安稳祥和的童年❤️ 那天是暴雨天气,路...

  • 父亲的往事

    1942年出生的父亲是同辈熟人里公认的能人。 虽然年事已高,依然在家里保持着说一不二的风格。小的时候父...

  • 父亲的年轻往事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一位非常有气质的老阿姨。 阿姨见到父亲,把老爸的手紧握了半天,激动了半天才说出几个字:“老弟,几...

  • 诗歌——父亲的往事

    由于怀念 夜里难眠 打开尘封的记忆 冬夜里 您披衣下地 来到我们的床前 瑟瑟缩缩 为我们掖着被子 却也反复不厌 由...

  • 父亲的那些往事

    正月初九,我和弟弟陪父亲喝了两杯劲酒,父亲借着酒劲,讲述咱家里的过去,父亲笑说陈芝麻烂谷...

  • 回忆父亲的往事

    方某是父亲的女同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儿子突然红了起来,成了被本县年轻人追捧的司令。儿子经常在广播电台发表讲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往事(34)上山下乡的经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zs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