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如何在统一教学大纲的引领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既能跟上大部队,又能满足个性化体验,是一对多教学、一对一教学都必须重视的课题。
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5个方面要求,即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这本书《如何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Personalizing Language Learning提供的教学活动如同工具箱,正好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态度。
这本书是剑桥英语课堂教学系列10本书之一,贯彻了“用语言做事情”(Do things with words)和“在用中学”(Learning in Doing)的理念。这本书的背景设置为班级课程,许多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进行,但对一对一或一对三、一对六的小班课程的教师同样有所启发。
1开始课程
本章英文标题为Starting the course即开始课程。这部分与第2章的warming up暖场略有区别。这10个教学活动侧重于教师自己,例如自我介绍、描述自己的喜好、让学生提问、谈论自己的语言学习感受等等。教师在接到新班级或新课程时从这些活动中挑一个使用即可,不必每堂课都用。
2暖场
本章英文标题为Warming up即暖场。这部分与第1章的Starting the course开始课程略有区别。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相互认识了。这部分可以用来平时课程的开头部分。这8个活动可以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估发音、分享一则新闻并讨论、听力练习等等。这些活动是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做预热的。
3行动,反应和互动
本章英文标题为Acting, reacting,interacting即行动,反应和互动。本章的8个活动比较适合听力及口语练习,形式活泼。例如让一个学生描述图画、另一个学生猜。或者让一个学生故意说一个谎话,其他学生来判断。教师也可以安排戏剧活动。
4自我意识和自我确定
本章英文标题为Self-awareness and self assertion即自我意识和自我确定。此章9个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甚至有点像在教授学生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亦或称为情商。例如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共情和劝说,让学生笑等等。这章可以给语言教师很大启发。因为常规教学依然是知识和考试技巧为重点,但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沟通交流。而在沟通交流中肯定又会涉及到人际关系和应对技巧。本章把语言教学推向了更社会化、更实用化的高度。
5价值观和价值观意识
本章英文标题为Values and values awareness价值观和价值观意识。此章可以视为第4章的延续和升华。此章开始讨论一些更加高远的意识形态问题,例如教师身上的重要品质是什么,哪些品质能助你更充分地利用生命,物品的情感价值等。这些问题可以引发以应试技巧为教学核心的教师的思考。
6对自我的了解和对他人的了解
本章英文标题为Self-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f others即对自我的了解和对他人的了解。人们总是说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目的是相互理解。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真的足够吗?本章8个活动引导学生讲述和反思个人成长经历,讨论特殊的生活经历,将对个人重要的东西视觉化,评估过去行为等等。这些教学活动可以用在听力口语活动,例如个人讲述或问答;也可以用在写作,例如让学生写写小作文等。
7图像与场景--真实与理想
本章英文标题为Images and scenes -- real and ideal即图像与场景--真实与理想。此部分包括10个教学活动,不仅是引导学生的人生思考,也是对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例如其中2个故事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表公开演讲,让学生畅想自己的未来等。
8结束课程
本章英文标题为Closing the course即结束课程。这部分与前面7章呼应,形成完整闭环。当一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结合语言教学,组织学生做一些有点仪式感的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谈谈语言学习感受等。本章也体现了人性化特点。常规教学中,最后一节课似乎以教师划重点、学生忙记碌为特征,好像大家都忘记了课程的结束也意味着一段人生旅程的结束。
总结
这本书以“个性化”为特点。但个性化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人性化,即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技能,更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到社会上仍可用到的技能,例如人际沟通,对生活的反思意识,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等等。所谓教书育人,很多时候“教书”基本实现了,但如何“育人”呢?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参考做法,供教师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