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我反思,践行成长!得到APP专栏文章思考笔记认知方法论
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

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

作者: 荒原苍狼 | 来源:发表于2018-04-29 06:15 被阅读15次
    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8-04-29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

    吴伯凡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开课以后,有些问题被反复问到,这次就来回答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合成一个问题,答案也可以合成一个答案。

    问:原始舒适区=零认知,要想提升认知就要不舒适呀!那是不是很反人性呢?人可不可以在大部分时候做个追求舒适的人呢?这样不好么?

    认知就一定是痛苦的吗?就像运动后产生的多巴胺能让人产生快感,因此让人爱上运动。认知是否有什么机制能让人产生快感,让人爱上认知呢?

    答:对这两个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痛快。

    “痛快”我们经常说到,但并没有仔细品味过它的含义。

    1. 犬儒主义

    第一个问题可以上升到一种哲学流派:犬儒主义(cynicism)。

    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发明了一种学说,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没那么多雄心壮志,完全可以像狗一样活着,活着就好。比如人没必要去住那些宫廷般的房子,只要有个小小的窝就可以了——第欧根尼自己就没有房子,住在一个大木桶里。

    他的这种哲学受到当时很多人的认可,很有影响力。

    当时还有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跟第欧根尼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听说第欧根尼就在附近,就很有兴趣地想去见见他。当他发现第欧根尼的时候,第欧根尼正蜷缩在一个木桶里。

    亚历山大大帝:请问,有什么我可以为你效劳的地方吗?

    第欧根尼:你别挡住我的阳光就好。

    第欧根尼蜷缩在桶里晒太阳,他觉得这样就很好——这是第欧根尼认为的一种原始舒适状态,这就是“犬儒主义”的哲学。

    2. 舒适的逻辑

    这种舒适的逻辑是什么呢?所谓“舒适”,是不被打扰、无需努力、不与环境冲突、不付出任何努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是用一个类似于子宫的木桶把自己装起来,不和这个世界打交道。当你一旦开始追求不被打扰、不付出努力的这样一条生存路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链条,我们暂且把它叫做“苟且链”。

    当你与世无争,不付出努力,或者是努力地“不努力”的时候,你就会陷入到持续的将就和苟且当中。

    比如你住在一个胶囊旅馆,或者一个胶囊式的公寓里,你的生存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你可以无视这种挑战,进一步苟且,但你不断追求舒适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进入一种不舒适的过程。那怎么办?进一步苟且。

    这样就会导致两个麻烦:

    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会明显降低。

    你越来越处于一种寄生的状态——如果你很幸运,还有得以寄生的资源的话;你也可能连寄生的可能性、寄生的空间都没有。

    日本有一种“穷忙族”,他们不愿意上学上班,不愿意追求世俗的浮华,但他们也必须得吃饭啊,怎么办呢?“穷忙族”们在地铁里,在街上找垃圾箱的旧杂志捡出来卖掉。每天忙活很长一段时间,把这些旧杂志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换一碗面条吃。

    这舒服吗?确实,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穷忙族”可能会觉得自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有些麻烦,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而当他们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生存优势就明显降低了。

    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侥幸获得了一种生存空间,比如一笔遗产,让你用不着奋斗就可以生活在一种原始舒适区,不用干活,不用学习,那么,你很可能忽视了另一点: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

    你认为你免于痛苦,免于饥寒交迫,得到某种舒适是一种快乐,但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快乐,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不断在痛苦当中赎回快乐,让自己的快乐放大的感受。

    比如跑步的时候,不跑步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快乐感的;再比如说爱冒险的人,在冒险成功以后那样一种自由、解放,身心充实和强大的快乐感,你也是不可能体会的。

    3. 追求积极的快乐

    著名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就是追求积极快乐的典型。

    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8-04-29

    菲尔普斯生来就有游泳天赋,他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比别人游得好和快,但这样就有一个危险——他可能停留在这个舒适区。

    本来,菲尔普斯是可以停留在这样一个舒适区的,但是他的教练给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在训练中,教练悄悄给菲尔普斯制造各种麻烦,比如让他的泳镜进水,或者让他的鲨鱼皮衣服破掉,让水灌得满满的,让菲尔普斯游不动等等。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菲尔普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路径,他逐渐培养出了另外一种对快乐的路径依赖:在麻烦出现的时候,他努力战胜麻烦获得的那种快乐,或者说是战胜了痛苦和不舒适以后获得的某种奖赏,逐渐使他培养出了那种对于痛苦和不舒适的偏好。

    这有点儿像爱吃辣的人。第一次吃辣椒的感觉,一定是很不舒适的,而通过这一次又一次从这种辛辣的痛苦和不舒适当中获得的某种快感,你会逐渐对这种不舒适产生了一种依赖。

    如果你选择“通过痛苦而获得快乐”这样一种获取快乐的途径的话,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在增加,像老虎伍兹、菲尔普斯,都是通过反人性的训练获得了优势;

    第二, 这样的快乐品质要远高于苟且滞留在舒适区的那些人所体会到的所谓“快乐”。

    事实上,那种舒适会逐渐腐化——你住在一个屋子里,因为你追求的是舒适,打扫会带来不舒适和痛苦,你就不去收拾它,最后就会变成困难持续增加,你会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好像很舒适,其实非常不舒适的猪窝式的“舒适”环境当中。

    这两种“舒适”的差别在于,前一种快乐是一种恶性循环,后一种快乐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做一个理智的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后一种快乐,那就是痛快。

    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8-04-2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方法论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2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qo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