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回到家里,儿子没有积极的来开门,婆婆开完门后一个劲儿的给我使眼色,示意我去看看沙发上的儿子,只见他哭丧着小脸坐在沙发上,一改往日的上窜下跳。
我赶紧上前搂着他肩膀问候了一下,他说自己今天在幼儿园没有吃到苹果(上午的水果加餐),然后就一副想要大哭的样子,看到他委屈的小模样,我赶紧抱起安慰了一会儿。
我这边准备的说辞还没有说完呢,人家突然来句“妈妈,咱俩开火车比赛吧”,这是啥情况?难道孩子的自我修复机制突飞猛进了?或者是被我说到了痛点,他刻意回避了?
到此刻,我依然未get他心中真实的想法,忙着安慰我饥肠辘辘的胃和陪他火车比赛,所以他暂时忘记了原本的烦恼,着实嗨的一会儿。
洗漱完毕准备讲故事睡觉的时候,他例行问了句“明天上学吗”,我告诉他要上的,他的反应比之往常的例行反抗激烈了很多,并在我给出理由后依然坚决表示“不想去上学”,看样“没有吃到水果”的后期效应依然存在,这根“刺”他并没有自行消化。
好吧,“戏精妈妈”要登场了,拿出我的“三板斧”。
【1】情绪感知
我躺下搂着他,在断断续续地表达中问清楚了情况,因为他的调皮和不听话,老师取消了他吃水果的权力,并给出了站反省角的惩罚。
我问他哭了吗,他点点头,并欲做大哭状,看着泪花花要从眼角滴下来了,我赶紧拍拍他的肩膀说“妈妈知道你伤心,要是妈妈没有吃到水果,受到老师的惩罚,我也会非常伤心的”。
以他一贯的风格,此时是不管青红皂白,先哭一场才算完,可是今天,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以后会乖”,看样小子心中也有反省哈。
共情注意事项:
001 走过学校生活的人都知道,学校的苹果绝非家中的苹果能比的,特别是在那种特定环境下,其他孩子都有,就我一个人没有,会引发“我不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放大苹果在孩子心中的感受,所以带给孩子的挫败感也是值得注意的。
002 共情的时候一定要与孩子站到同等的地位,站到统一战线上,认同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觉得你是自己人,这样才比较易于引导孩子发泄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和情绪。
我家孩子属于情绪感知力比较强的孩子,所以小事情可能会引发大风暴,共情我用得也比较多。
孩子在幼儿园被惩罚后,我做了什么【2】引发思考
有些事情孩子情绪发泄完就代表事情解决了,但有些事情情绪发泄才是开始,因为孩子心中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开。
等他擦干泪水,我问他“明天上幼儿园不”,他默默的摇摇头,没有刚才那么激烈的反抗了,说明此时适于沟通。
我:妈妈是不是也惩罚过你,甚至有时候妈妈给你的惩罚更重,会不允许你吃饭,吃零食,甚至把你的糖扔掉?
他点点头;
我:妈妈这么对你,你是不是也很伤心,很生气呢?
他点点头;
我:妈妈惩罚你并不是想要惩罚你,而是因为你有时候表现不太好,所以妈妈要帮你变得好一点、强大一点,向爸爸那样自律又努力(顺便帮爸爸提高形象)。
他不说话;
我:老师今天不让你吃水果和让你站墙角是不是因为你没有注意自己的行为呢?
他继续不说话;
我:其实老师和妈妈一样,都是想要你变得更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
他还是不说话。
我说完后,给他点时间,让他消化下。
PS:
001 找孩子易于接受的例子进行对照,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所以可以拔高老师的地位,站到父母同等的角度。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熟悉孩子的幼儿园和老师的情况,知道老师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想要孩子变得更好。若老师恶意对待孩子,一定要帮孩子争取利益。
002 平时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家由于爸爸经常不在家,我一方面不想孩子太生疏,另一方面也需要给孩子一个标杆,所以爸爸就成了最好选择。
现在,他会好好吃饭,长得像爸爸一样高大;他会好好学习,变得像爸爸一样厉害;┈┈
所以,虽然爸爸不在身边,但形象一点不差。
孩子在幼儿园被惩罚后,我做了什么【3】提供措施
孩子都是单纯且敏感的。
在孩子的沉默中我依然要进行自己的表演,心中默默自嘲“精神可嘉”后继续哈。
儿子的脾气比较急躁,不会妥协,只会让自己的情绪放大化后倾囊而出。
偶尔爸爸回来的时候会让他玩会手机游戏,可一旦没有得逞,他就大肆宣泄情绪,我一般会给他出谋划策:“你去和爸爸说两句好话试试”,儿子就会甜甜的亲爸爸一下,然后问“爸爸,我可以看一会你的手机吗”,虽然不是每次都如愿,但爸爸是“儿奴”,缴枪投降的机会很多。
这次我也给了孩子策略:
001 及时和老师承认错误并真心改正。
我们大人有很多妥协,孩子往往随心所欲,不懂得妥协是啥。我自己也因为性格倔强碰了很多壁,所以偶尔会教给孩子妥协,让他懂得在处事中感知并理解对方的情绪。
002 回到家,吃个大大的苹果补过来。
当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妥协也没有关系,减轻事件引发物(苹果)在心中的重量,并给他加倍的补偿,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
在我大段的“独演”之后,儿子突然来句“妈妈,我困了,咱们睡觉吧”,嘿,今天总是有很多大转折。
而后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也没有讲“不去上学”的事情。
至此儿子幼儿园受惩罚的事情结束,不知“三板斧”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
2.有事件有方法,读来收获颇多,完全可以照搬学习。
3.排版很清晰,黑体字的大段落,小标题的总结解释,贯穿整篇,读来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