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龙泉教育

作者: 缘本简恋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19:52 被阅读135次

    在上世纪的一九八八年,在十里之外的乡镇中心小学,我成为一名小学生,班主任谢老师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女教师,上课时带着一副老花镜,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据说打我妈妈读书时,谢老师就是一位老师了。在学校集体的生活中,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默默喜欢上校园生活。

    二零零三年,师范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又小学,加上记忆中已经模糊的幼儿园,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在校园里我也算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了。虽然每个校园各有特色,但都大同小异,教学楼,操场,绿树草地,大长方体的教室套着近似小长方体的课桌……书声琅琅,欢声笑语的校园生活是我选择教师这份工作的最大理由。

    火热的七月,和同学一同踏上龙泉这篇热土,感受到和家乡的不同。家乡也有山,但是故乡的山是满山的梯田,这里的山是满山的桃树,我们来到了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见到果实累累的皮球桃挂在树上,果香诱人,别有一番景致。初来乍到,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老师们的热心帮助,我们购置锅碗瓢盆,和同学搭伙做饭,同学变同事,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和工作。

    日久他乡即故乡,我们在这里结婚生子,安家落户。不知不觉,当初二十出头的我们如今也在奔四的边缘徘徊,我们从父母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母,我们不管适应不适应的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从被关注分数排名到去关注分数排名,我们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胶着中一路课改:目标教学,学案导学,讲习班,3c教育,三性教育,生本教学……在各种教改的冲击中,我们裹挟前进,我想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改。与此同时,我们写论文,赛课,评职称,偶尔也有一二三等奖的意外惊喜,获奖不是目的,成长才最重要。

    在和学生的相伴中,我们也在学习,不然,我们会连小学生都不如。我也明白,学生的一两次分数不能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我不再喜欢执着于下午留学生去追逐那不一定有意义的一两分,成绩虽不是很好,好像还比较轻松自得。我感慨,教书或许不难,但育人确实难。工作之余,我翻开一时兴起记录的这样一篇教育故事。

    2017年的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学年。这学期我的工作包含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该课程的前身是思想品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引导。对于一个理科出生的我,对于教书十多年的我,在自己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迎来教学工作的一次转型,由理(数学)转文(道法)。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真是有一种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教学要分析学情,分析教材,那对于我来说,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也得分析一下自己和这个学科的契合度。细细想来,学理固然没有学文的文科生那么的儒雅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来,娓娓道来,但理科生也有理科生的优势所在。所以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在人文素养上多给自己补补课,实现教学相长,提升自己在本学科的教学力。这不,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些教学故事。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主题是“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大约发生在开学两个月后的月末 ,星期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周一下午要开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所以全校实行路队制放学。我带领的是一年级七班,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开学已经两个月,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还不稳固,需要随时提醒,及时强化训练。而路队放学,就是展现同学们良好学习风貌和文明礼仪的契机。对于每一次路队制放学,我是再三强调,先收拾好东西,再安静有序的到教室外排队,在行进过程中要做到安静,安全,整齐。这一天,出其不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全校有六十多个班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避免拥挤,保障安全,所以实行错时放学,一年级比其他年级提前10分钟。放学时间到了,这一天又下着小雨,本来一年级的孩子动作就慢,再加上还要到放雨具集中处拿雨具,所以比平时多耽搁了一些时间。一年级教室离校门口最远,担心一会儿和高年级同学打挤,所以在行进的过程中加快了一点速度。

    天下着毛毛小雨,路上湿漉漉的,下楼的时候站在队伍中间和后面的同学队形开始乱了,有几个男生像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听领队同学和我的口令,居然跑到操场中间去踩一个橙黄色的东西,我在队伍前面大声招呼了几句,那几个淘气的孩子一溜烟的归队了,本来想停下来批评一下那几个淘气的孩子,这时后面其他班的跟上来了,为了不造成交通堵塞,我只好做稍势整顿,便又继续带领队伍前进。在行进过程中,有的孩子撑起了小伞,此时队伍拉得越来越长,队形越来越散,后面的完全跟不上。于是我把队伍前面交给了领队的孩子,叫他控制一下速度和队形,我向队伍中间和后面走去进行整队,让那些脱离队伍的孩子归队,让散乱的队伍走得整齐一些,避免互相推攘。走到后面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孩子哭得很伤心。问他为什么哭,他拿起一件湿漉漉的,沾满了泥浆的衣服给我说,他的衣服掉地上了,有几个同学把他的衣服在地上使劲踩,看到被踩得如此“惨样”的泛着橙色的泥浆衣服,我才明白刚才队伍中乱套的那一幕原来是一场“踩衣服”的恶作剧。此时我的火气真是窜到了嗓子眼,真想立马把那几个恶作剧的孩子叫来批评教育一番,可是此时队伍已经走到了校门口,孩子们已经各自去找自己的家长了。看来今天的教育只有等到明天了,我把被踩了衣服的同学送到了他家长面前,简单地说了一下事情的原委,同时叮嘱他以后要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明天再来教育那几个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比较有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件事情。

    第二天,恰好又有这个班的道法课,走进班级,我就立即处理昨天发生的“踩衣服事件”。被踩衣服的孩子指出了谁谁踩了他的衣服。我把这三个参与踩衣服的孩子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首先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对不对,接着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同学甲说,因为他打我的头,所以我就踩了他的衣服。转向问被踩衣服的那位同学为什么打甲的头,他说甲踢他,所以就还手了。真是谁也吃不了亏。询问第二个同学乙为什么参与进来,他说甲是他的好朋友。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同学有难,怎能不帮?在小小一年级孩子身上,居然有这种为哥们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对于朋友的理解是歪曲的。道法课本来就来自于生活,此时我认为原本是对踩衣服的教育批评要衍生到对朋友的正确思维上来。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乐于交朋友,可是他们对朋友的理解是模糊的,他们可能认为一起玩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就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帮助,哪怕是帮着朋友做坏事。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很有必要。于是乎,我首先表扬了同学乙,他认识到朋友之间需要互帮互助。随之,我又问全班同学,好朋友的这种帮助方法对吗?全班同学都一起说不对。我立即说,是的,好朋友不是这样的帮法,真正的好朋友要分事情的好坏,不分好坏,乱帮一通,只会害了好朋友,也害了自己,这样的好朋友就成了坏朋友。在简短的教育中,我们又一起举了几个例子,好朋友之间哪些应该帮,哪些不能帮,学生们意识到了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怎么做。对于第三位参与的同学,他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同学曾经打过他,趁此机会还回去。对于他,我告诉他要学会宽容,不要用拳头解决问题。最后,我又进行了换位思考的教育,想想如果是你们三个的衣服被别人踩了,会有什么感受。最后在这三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中,并诚恳的向同学们道歉后结束了这次踩衣服事件的教育。

    这就是自己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故事,以此记录,作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想想无论是上语文数学所谓的主课,还是道德与法治所谓的豆芽课,无论主副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必要。每一段教育与其说是在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教师自我的成长,不断教学,不断反思,不断实现教学相长。

    有道是“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育教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平凡的我一路走来虽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成绩,但始终相信唯有脚踏实地安于本职即为为师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龙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rt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