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作者: 冬暮烟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21:48 被阅读32次

同样的所得,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激励要做好,就要在满足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因素。

让员工感觉“应得的”,是保健因素,让员工觉得“太好了”,是激励因素。每个人心里都会对自己的所得有一个衡量,所谓的保健因素,就是员工已经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公司应该给自己的,公司应该给但实际没给,糟了,员工心里肯定不痛快。而激励因素,员工本来没想会有,结果得到了,这是意外之喜,员工当然很开心。

但同时,激励因素在某些条件下会转化为保健因素,因为边际效应的存在,一件事情对一个人的刺激一开始是不断升高的,但会在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慢慢趋于平缓。所以,运用激励因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而要想方设法给员工带来惊喜的感觉。

除此之外,对于保健因素,有没有可能通过形式的调整给员工带来惊喜,变成激励因素呢?我觉得这是可以的。

就像薪酬方面,在人才市场,有时候类似的岗位工资相差可能并不大,公司为其付出的成本(或许也可以称为投资,嘿嘿)是差不多的,但员工感觉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何在?因为工资结构不同,有的公司直接给员工固定的工资加上一部分考核工资,结果员工最后可能拿到的挺多,到却不一定开心,因为在员工的心里,这些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嘛,结果绩效考核还给扣掉了一部分,真是岂有此理!但有的公司,相同的数额,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名堂,除了固定工资、考核工资之外,做得好的,还有额外的一些激励,员工可能比较开心。前后两种方式,但其实算来算去,员工拿到手的差不多,但感觉可能不同。除此之外,薪酬除了物质因素,还有很多非物质因素,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成就感、文化活动等,这些非物质因素如果让其成为员工的激励因素,员工满足度或许更高一些。

同样的付出,通过给予对方意外之喜,让对方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同时,也要对人性多一些了解,给予的多与少,给予的频次,给予的时间间隔,甚至偶尔的拒绝,或许都会让激励效果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 双因素理论

    本文复盘刘润五分钟商学院中关于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1. 什么是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一个人认为自己“...

  • 双因素理论

    同样的所得,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激励要做好,就要在满足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因素。 让员工感觉“...

  • 双因素理论

    单位以前每年中秋节都会给员工发放月饼,发放过程有一定的工作量,而且还得应对总部、监管部门的各项合规检查,有的员工还...

  • 双因素理论

    学习完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公司非常适合80.90后.因为这些我们都有.首先我们确保你是一个好人.我们晋升都靠个人能...

  •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对我我们的预售来讲太实用了,学习这篇文章,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激励因素用的太多 就会变成保健因素 人很...

  • 双因素理论

    人不会因为得到“应得的”“保健因素”而满意,只会因为得不到而不满;相反,没有“激励因素”没关系,但如果有了,则会因...

  •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对于我们目前的工作状态来讲是非常受用的。奖金及奖品是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工资和奖金的搭配,是最基本的...

  • 双因素理论

    其实第一个的话,我感觉就是习惯的问题吧,就像之前有个同事跟我说过一句话,你给别人吃第一块枣子的时候,别人会觉得很...

  • 双因素理论

    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心理学大师,那我是不是应该去学学心理学了,哈哈哈哈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公司的保健因素包含底薪,提...

  • 双因素理论

    这是不是讲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呢? 保健因素就是员工觉得她应得的,激励因素就是让员工觉得喜出望外的,我在岚山因为没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因素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tf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