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丁一哲思成长励志
莫妮卡:不完美,是生活(二)过高的期望和目标

莫妮卡:不完美,是生活(二)过高的期望和目标

作者: 丁一AT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17:56 被阅读1次

完美主义者真正希望的是无须表现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来寻求别人的认可只会使这个目标破灭。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

1、“完美主义的双刃剑”

追求完美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它往往是由想做好的渴望和对没做好的后果的担忧同时驱动的。这就是完美主义的双刃剑。一方面,无论是让家里保持干净整洁,写报告,修车,还是做脑部手术,只要能尽最大努力,额外地付出,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这都是一件好事。关注细节,在意别人对你的工作有何看法,并且不断努力做到最好,这是很值得称赞的。另一方面,即使你付出了巨大努力,却仍然感觉自己仿佛功亏一篑,仿佛永远无法把事情处理妥当,仿佛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到最好,还感觉挺难为情,感觉受到了别人的批评,或者第一次无法让别人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那么最终你就会很难受。

2、设定过高目标

困难可能始于为自己或其他人设定极高,有时甚至不合理的目标。你可能并不总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设定一个高目标,你可能只是对某个项目或任务应该如何完成怀着一种“本能的感觉”。遗憾的是,在生命历程中,完美主义者们发现:如果没有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能量——包括情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能量,这些标准多半都无法达到。设定高标准并且努力奋斗有什么问题?问题不在于标准高或努力奋斗,而在于当它让你情感上受到折磨或者让你无法成功、无法快乐时,它就成了问题。耶鲁大学的西德尼·J.布拉特博士是该领域的一名专家。他将完美主义的破坏性描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每项任务被视作一个挑战,没有任何努力够好的,然而当事人还在继续拼命地避免错误,以达到完美并获得认可。完美主义的情绪结果包括对犯错的恐惧感、执行压力所造成的紧张,以及源于自信和自我怀疑的自觉性。它也可能包括焦虑、沮丧、失望、悲伤、恼怒或对丢脸的恐惧。对于内向型完美主义者而言,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经历。这其中有没有听着耳熟的呢?

3、人际关系

有时候,完美主义的痛苦在人际关系中就能感受到。完美主义者往往以苛求完美、无法容忍别人犯错,或者在那些知道自己只能算普通的人面前夸耀完美行为或成就等方式,有意无意地在他们与外人之间保持距离。虽然他们觉得自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信念合乎情理,但仍然免不了忍受孤独的痛苦。研究表明:在面对压力时,较为倾向于外向型完美主义的人没有内向型完美主义者那么容易遭受抑郁症或焦虑症之苦。然而,他们在家庭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难题可能更为常见。

4、完美主义的问题

它让你无法取得成功或感到快乐;

任何努力都不够好;

你仿佛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竭尽所能;

你感到难为情或者觉得受到了别人的批评;

你第一次无法让别人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如果没有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情感,以及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能量,你的标准根本无法达到;

它会导致情感折磨;

你变得害怕犯错或者被羞辱;

它让你感到紧张、沮丧、失望、悲伤或恼怒;

它扭曲了你对自己的看法;

它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5、“足够好”

由于在我的第二个孩子开始表现出完美主义的特征之前,我已经治疗过很多完美主义者,因此我深知苛求自己做到完美的利与弊。我想尽办法说服我的儿子:他“足够好”,他的学业也“足够好”,无论他在学校、在足球场还是在校乐队的表现如何,他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我觉得他领会了自己“足够好”的信息,并且自尊感似乎变得非常强(偶尔可能有点太过)。在十二岁的年龄,他会告诉我哪些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哪些作业则不需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帮他完成代数作业。我要求他重新写出问题的答案,因为我看不懂。我假定老师同样也看不懂。第二天,儿子从学校回家后告诉我:他已经就自己的家庭作业与代数老师进行了交谈。他对我讲:“妈妈,福斯特夫人说了,整洁性在她的课堂上并不重要,因此不用担心。”我想,我已经教好了自己的儿子。他不再过分在意作业整洁与否。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是靠整洁性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还会说你生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吗?我觉得,某些人可能一生下来就比其他人更加追求完美。然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却能影响到自身完美主义的走向及最终形态。

6、有条件的赞美之恶

许多完美主义者,尤其是内向型完美主义者,都在这样的父母身边长大:他们总会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孩子不够好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令人困惑,因为赞美和批评同时同步。 

“那挺不错(赞美),但我确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现在你还不够好)。”

“哇!(赞美),成绩单上有六个A和一个B呢!下次你需要把那个B提高成A哦(接近完美还不够)。”

“你们的合唱表演挺优美的(赞美),但那音响设备真的太糟糕。我们几乎听不到你的声音(这不够好)。”

7、“孩子取悦父母的需求逐渐内化”

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如加州大学的大卫·伯恩斯博士,发现完美主义的父母很难无条件地奖励孩子的行为,而是敦促他们继续努力,做到更好。一旦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低于他们的标准,这些父母就会感觉很糟,并且以表示不满或收回关爱的方式做出回应。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直到长大了还在等待着某一天能接受父母无条件的赞美,如“干得不错!”“房子看起来很棒!”“那顿饭简直太美味了!”或者“你看起来帅呆了! ”等等。无条件的赞美传递出的信息是“我对你或者你所做的事情感到绝对满意”。但愿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这么想,那样做到完美的压力就能卸下了。遗憾的是,为了继续激励自己的孩子,这些父母一直不停地拿出情感诱饵:“只要把这次做好,我就能对你满意。”某些心理学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取悦父母的需求逐渐内化,因此他们变得不再需要取悦自己的父母,他们现在只是自己要求做到完美。

8、“虽然挺好,但是还不够”

在琼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她要做的家务活之一就是打扫前门廊。房子内外的整洁对于琼的母亲来说很重要。琼年纪尚小,挥动大扫帚着实不容易。母亲会从客厅的窗口望着她,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她太可爱了。看看她推动那把大扫帚的样子。她真的很卖力哩。”)琼的妈妈认为,像大姐姐们一样在房子内外帮帮忙,这对琼来说很重要。每当琼干完了家务,母亲就会轻轻抚摸她的头顶,感谢她做得很棒,然后让她去玩耍。母亲并不知道,琼跑进院子里过后,经常都会回过头来,看着她将门廊又重新打扫一遍,就像琼刚刚做过的那样。起初,琼觉得挺奇怪,但后来才逐渐意识到:母亲之所以重做她已经完成的家务,只是因为她做得不够好。其隐藏的信息是“琼很棒,但是对我来说还不够”。于是,琼每次都更加卖力,绝不肯漏掉前廊里的任何污垢,可无论她多么用心,妈妈总是要把她干过的活重做一遍。琼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对她来说,做事情是有正确方式的。她知道琼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因此她并未就门廊上遗漏的污点对女儿做出公开批评。她仅仅是亲自处理掉,既无伤害,也无冲突。

这或许看起来只是一件相对较小的事件,但对许多人而言,它却代表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一种互动模式,所传递出的矛盾信息是:他们虽然挺好,但是还不够。经年累月,一旦接受了足够多直接或微妙的信息,你也会开始信以为真。

9、“只是想要保护你”

泰丽一方面很感激母亲如此在意她的外表,但另一方面又憎恨不已。如果她抱怨道:“我看起来挺好呀,妈妈。”母亲就会回答:“我只是想要保护你。”然而,不断传递出的信息却变成了“不光别人觉得你的样子不够好,连我也这么觉得。你浑身都有缺陷,因此在面对会拿这些来伤害你的人时,将它们掩藏起来是很重要的。”奥罗拉从未真正和泰丽解释过:为什么被别人接受很重要,为什么必须避免受到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泰丽将母亲的价值观和她对自己成年美貌的怀疑融合在了一起,并用于掩藏自身的缺点。虽然泰丽在女性美方面永远达不到母亲的期望,但她其实身材很好,长得也非常漂亮。可尽管如此,泰丽仍在继续寻找自己的缺点,然后对别人进行掩藏。结婚过后,对于泰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模样之前总是先要打扮一番,丈夫史蒂夫没少取笑她。他告诉妻子她很漂亮,并且认为她连吃个早餐都要先涂脂抹粉的做法实在太荒谬了。泰丽却不相信丈夫的话。很可悲,史蒂夫发自内心的赞赏也无法解除她母亲传递了一辈子的权威信息:她永远都不够好。

10、“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强化力量”

那么,如果完美主义会引起如此多的困扰,是什么让他得以延续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的强化力量相当大。强化力量可能来自你,也可能来自别人。自我强化可分为两种。如果你害怕因为自己表现不够完美而遭到批评、嘲笑、羞辱或其他方式的惩罚,那么只要求把工作做到“恰到好处”就能缓解你的焦虑感,并且避免那些坏事情发生。这被称之为负强化。

第二种是正强化,比如因为表现特别棒而进行自我赞许,或者产生愉悦感或个人满足感。事实上,同时感受到正强化和负强化是有可能的。通常,比起成功避免遭到惩罚或拒绝,完美主义者对于因表现出色而获得的满足感有着更强烈的意识。

11、表现完美的孩子会成为“老师的宠儿”

正强化也可能出自其他人。赞美是一种正强化物,它具有证实性,能提高自尊,能让你感觉被接受,还能确认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我们在年轻时就认识到,其他人似乎很重视完美,而且往往要给予奖励。对于在测试中正确率达到100%的学生,中小学教师会给予金星、表扬,还会提供特别奖品。大量的科学和临床证据表明,受到过正强化或奖励的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出现。完美行为可能会由教师和家长塑造,其做法是起初对接近完美的行为(成绩单上有A也有B)都进行奖励,到后来则只奖励那些做到了完美的行为(全是A)。一场完美的音乐表演可为你赢得学校乐队的首席位置。每天坚持上学可为你赢得“全勤”证书。这个奖励很可能还伴随着家长和老师们的表扬。表现完美的孩子会成为“老师的宠儿”。这些奖励制度教导孩子们在人生早期就开始追求完美。根据能力和个性的不同,有些人会感到压抑、沮丧,或者最终放弃追求,而其他人则会继续努力,并且许多人会获得成功。

12、渴望无条件的爱与肯定

虽然来自他人的正强化感觉不错,但完美主义者真正希望的却是什么也不必做就能得到其他人(特别是父母或其他家长)的认可。作为现代心理疗法创始人之一,卡尔·罗杰斯将这种接受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大多数人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时都很喜欢,却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需要它。尽管无条件接受最终正是完美主义者所想要的,可他们对于完美会取悦别人、获得奖励并且帮助自己免受批评的信念却一直在鞭策着他们努力做到最好。遗憾的是,通过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的方式来寻求从亲人那里得到赞美并免受批评,往往盖过了什么都不必做就能获得认可的真正目标。

13、“最好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在某些人身上塑造完美主义的另一种行为矫正策略就是惩罚。尤其是外向型完美主义者,他们会讲述一些因为没能按父母的标准把事情做好而受到惩罚的故事。惩罚往往是采取言语、情感或身体的方式,非常可怕。为了找到一种应对办法,某些完美主义者学着接受父母的劳动观。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做事情的方法其实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他们最好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妮卡:不完美,是生活(二)过高的期望和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u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