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个有意思的新闻:
日本一位母亲天天被一岁多的宝宝缠住,离开宝宝几步就哇哇哭,完全无法做其它事。
于是她制作了自己的人形立牌和跪坐牌,效果极佳,至今宝宝都没发现是假的。
不得不说,在与娃斗智斗勇的路上,家长们真是太多辛酸泪了。
很多人都在探讨如何带娃能够轻松点,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前几天陪女儿看绘本《什么让我们快乐》时候,竟然让我得到了点启发。
/01/
《什么让我们快乐》是一本从里到外都透着“经典范”的书。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三。
首先,两位大师携手出品。
作者玛丽•阿涅丝•高德哈,是法国出版社巴亚的幼儿杂志总编辑,也是童书作家,专为旗下杂志《波皮》、《小苹果》、《美丽故事》等杂志撰写故事。
她擅长以温柔简单的文笔,描写幼儿的日常生活,打动他们的心。
她还与各国插画家合作绘本,如《小怪兽去上学》、《小猪一家》,与英国插画家海伦•奥克森伯里合作的《向幼儿园前进•小雷欧》系列广受欢迎,还制作成卡通。
插画家卡门•凡佐尔,画风独特、色彩鲜明、充满了童稚般的真诚和热情,广受读者喜爱。
她创作的作品超过百册,不仅畅销英、法、德、美等国家,而且获奖不计其数,包括:IBA荣誉奖、加泰罗尼亚大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等。
2015年,她荣获西班牙国家插画大奖,由西班牙王后颁发殊荣。
其次,形式别具特色。
作为一本面向3—8岁孩子的绘本,此书采用了特殊的翻页设计。
还记得上面那个图的小精灵嘛?按他的提示,把折页翻开看看吧。
“什么让我们快乐”几个大字跃入眼帘。
按照小精灵的提示,这页一直不合上,后面看书的效果是酱紫的。
如果按照小精灵的提示,再把右面的折页翻开,相当于同时就打开了四页纸,有木有一种看《清明上河图》的感觉?
看书的过程中,“什么让我们快乐?”几个大字一直在左面,不但始终提醒书中的主题,而且潜移默化的,也教会了孩子这几个字。
顺便的,让孩子自己翻页,也锻炼了她的精细动作。
最后,这是一本帮助孩子思考的书。
这本书很奇怪,从头到尾都是让孩子在做选择,13个场景中有12个都是用的疑问句。
如何定义成功?超越别人或是合作共赢?
面对陌生事物怎么办?害怕逃开或是好奇尝试?
怎样面对仇恨?冤冤相报或是积极面对?
……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成长中一定会碰到的,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人一生的问题。
而这本书可贵的地方在于,到最后,它也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触发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才是最“香”的。
/02/
《什么让我们快乐》最打动我的,是斑马的故事。
一直斑马拿着刷子拼命的往自己身上刷蓝色油漆。
小精灵指着斑马说:“嘿!嘿!他遮住了自己的条纹。”
再打开右面的折页,小斑马多了一个选择:
他可以扔掉刷子,与长颈鹿、河马开心的嬉戏起来。
下面两个疑问句,可算是对直达灵魂的拷问:
将自己变成另外一匹马?或者平静地做自己?
一直以来,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都被教育要做一个勇敢、乐观、善良等各种优良品质的人。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你要做自己。
这似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欠缺的部分。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广受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阿米尔汗扮演的爸爸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他没有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走别人的老路,成为众多印度女奴的一份子。
而是守护住女儿的理想,让他们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帮两个有摔跤天赋的女孩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他们自己赢得荣誉。
《什么让我们快乐》中还有个鱼与鹦鹉的故事。
作为一条鱼,你非要强迫自己和鹦鹉攀比谁站的高嘛?
惶恐、僵硬的表情出卖了你自己:你其实不想被挂得那么高!
那该怎么办呢?
坚定的做自己,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飞翔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席慕蓉曾经这样写道: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
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每个孩子都生而有翼,为何有的狠心父母竟愿孩子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
/03/
在一个个的疑问背后,《什么让我们快乐》希望教会孩子一个最重要的能力:选择。
父母要想轻松带娃,就必须教会孩子“选择”。
每个父母都很头疼给孩子讲故事,高手是怎么做的呢?
《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亲王”马伯庸给儿子讲故事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不停的做选择题。
比如:
他给孩子开个头:“从前有一个超级英雄,他有一个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呢?”
儿子想了半天,说希望像蜘蛛侠一样吐丝。
马:“那你想想,他会用这个能力做什么呢?”
儿子:“会吊在半空飞来飞去!”
马:“那他飞来飞去是要干什么?是去找小朋友玩还是去买他最喜欢的食物?”
儿子:“买吃的!”
马:“什么吃的?巧克力还是蛋糕?”
儿子:“巧克力!我最喜欢吃了!”
马:“超级英雄是拿了就走,还是给钱?”
儿子:“拿了就走吧?”
马:“那巧克力店的老板会怎么样?是哈哈笑还是哇哇哭?”
儿子:“肯定哇哇哭啊。”
马:“那超级英雄做的对吗?”
儿子:“不对……”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诱导性的提问,让孩子自己决定故事的发展走向。
表面看是家长给孩子讲了个故事,其实是他自己做了一系列选择,把故事给填充完了。
然后,孩子会很得意于自己的故事,反复对着墙讲一遍又一遍、或者跟别人炫耀这个故事。
至于中年老父亲,就可以怡然自得的玩手机啦。
不只是讲故事,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把一些简单的生活日常交给孩子去做决定。
比如早饭吃米粥还是面包加鸡蛋,是上午玩手机还是下午玩手机,今天玩拼图还是堆积木……
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人生的选择决定一切。”
《什么让我们快乐》的最后,第13个情境,没有任何疑问句,只有两句淡淡的话语:
学会去爱,还有被爱。
那么,如何学会去爱?
答案是选择一个值得爱的人。
选择一个朋友、伴侣,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如何被爱?
答案是坚定的选择做自己。
每个家长在苛责孩子的时候,都该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成功只有一种: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