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国庆长假,又逢佳节重阳。想起一代伟人的词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读后精神为之一振,看着窗外依然是秋风萧瑟,秋雨濛濛,回忆进入唐风宋雨里那些关于重阳的经典诗词,追溯重阳佳节的由来与发展过程,内心便油然而生一种文化自信。

记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蜀中九日》中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中流露出漂泊异乡之苦,羁旅思乡之情。还有大家熟知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对老友热情款待的诚挚谢意,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重阳佳节的期许,都蕴含在诗句中。

他还有一首期待与朋友共醉重阳佳节的诗篇《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写山水风光宜人,触景而生情,有归隐之怡悦,有薄暮之愁情和清秋之兴致,亦有登高之遐思。

还有一位更著名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脍炙人口,闻名天下,传诵至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他还有一首与重阳节密切相关的酬和之作: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虽则有奉和之意,但也不乏对重阳佳节的风俗及场景生动描绘,其中充溢着诗情画意。

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也有不少写重阳节的作品,如《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再如《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再比如《九日》: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寨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诗人的洒脱不羁,自在诗中矣。

还有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发起者,素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他的作品《重阳席上赋白菊》也值得再三回味: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另外还有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岑参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这首诗里写道: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晚唐诗人杜牡,也曾在重阳佳节登高寄怀,他在《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自然而巧妙地融为一体,颇耐人寻味。
写于重阳节之夜,发布于重阳节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