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
向生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育

向生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 Vincent_Oki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8:04 被阅读7次

生于大约两个多世纪以前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近代以来时常被人们所提及。其极富有现代微博体色彩的名言,也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诸如“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又如“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等等。

意外的是,叔本华的一位颇有名气的“铁粉”尼采也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谈及教育,叔本华以一个哲人的思维,在《论教育》一文中,罗列了当时教育存在的种种乱象。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已经将其中的问题解决掉了大半——

当前教育已不是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2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的课本就和大我四岁的哥哥姐姐的课本完全不一样;也不是学科安排得不够科学合理,现在几乎从幼儿园时期开始我们就注重学生的语文诗词的背诵、外语单词的知记、数学公式的推导;更不是教育制度不注重知识的应用性,从校内教师们费尽心机地安排实验和实践性教学、再到校外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等,已经尽量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那么,家长们为何看上去仍旧一筹莫展、怨声载道呢?我们现在的教育开始变得迷信“知识改变命运”,而所谓的“改变”,无非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选拔。因此,学校的教育更多地考试导向,兴趣班不是为了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而是为了考试加分。应试教育恨不得把每个家长都逼成比叔本华更专业的教育专家。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便从一接受教育甚至是一出生开始,被完全定格住了。除非家庭开明或自身觉醒,否则单凭个人自身是很难逃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的。尽管我们都不断地从类似类似叔本华式的“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鸡汤金句中汲取营养,但真正能够勇敢做自己、不为外界所动的又有几个呢?

家庭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如果买了一顿水果,没有清洗分切就很难有人想起来去吃。但凡是有人给弄好了,便会风卷残云一般被消灭掉。其实,知识也一样,人都是惰于思考的。如果知识是精神世界的饲料,那么,应试教育就好比是给这些嗷嗷待哺的学生们运送饲料的传送带,孩子们只要乖乖地张大嘴,尽可能地多吞几口就好。

我有个朋友是某著名985的科学哲学硕士,又有国外两个学位护身的经济学博士。最近痴迷于健身,春节假期间也不忘饮食健康。他给我转发了一则知乎观点,称“亚洲人也是有胖子的,只是因为自体重不够大,所以在使用BMI计算体脂率的时候,占了便宜。中国人到底有多胖?其实没人知道,需要大家每个人都上一下体质测试仪才能知道。不过我们的腰围都是最大的。”其结论就是“中餐比较不健康,但是垃圾的方向跟欧美完全不同,高碳水,高盐,缺少蛋白质和纤维素。”

我虽不通医学,但总觉得语病重重的句子,往往逻辑漏洞百出,况且这结论下得过于武断。朋友则对此深信不疑,还贴出了几张原贴的数据图表。包括国内食盐摄入量与WHO推荐量对比、国内外高血压患病数量对比、中国高血压患病数量对比等四张图表。

来自网络

猛地看上去有理有据有数据支持,然而,仔细看来便会发现:一是这几张图用到的数据全部是患者数量 而不是比例的对比,中国有着14亿人口,占全世界70亿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基数自然也会带来患者数量的绝对值高举榜首;二是部分数据太老旧了 ,距今有十余年之久;三是数据存在干扰因素,参考性差,如食盐用量要看家庭食盐用量,餐馆里的摄入是相对被动的,个人很难控制;最后,个别图表没有注明数据单位或来源,有混淆视听之嫌。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让我们习惯了饭来张口,小朋友学数学速算法、上班族看成功学、老年人看保健养生,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抢时间,人生成了竞技场,所有人都是你的对手,从小我们就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就是在这场无休止的比拼中,我们盲目地追求胜利,丧失了对常识基本的判断。正如叔本华在书中所言,“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在孩子对具体事物才只做了极少量的观察时, 使把各种概念和观点——确切地说是偏见——灌输给他,这样,在他长大后, 就会借助这些现成的概念去观察世界,积累经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他的看法,正像他本应做的那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生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u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