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风,与今天的碧空如洗,云海翻腾,是有必然的联系的。
因此,怎能只看一个方面,厌恶这风的狂虐呢?
云山层层叠叠。虽厚重,却幻化出种种不同的形态。洁白而神圣,恍若仙境。
城市街道上空,总是狭长而局促的。转弯或到路口的开阔地,忽然那一大片的云就跃入眼帘,出乎意料又美不胜收,让人不禁看得呆住。
老夫聊发少女心。
总是这样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浪漫主义,会不会让人觉得无可奈何又哭笑不得呢?
无妨。
喜欢我的人自然喜欢我的一切。不喜欢我的人么,也就继续不喜欢好了。
最近看了好多简书上的文字。情感话题始终萦绕不去,倍受关注。无论是恋爱中的,还是围城内的,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缘故。
张爱玲的小说里,爱都是功利的,无论是《倾城之恋》,还是《金锁记》、《沉香屑》,畸形的情感将最初的纯真打破,不过都是迫不得已的自利罢了。因而,忧伤与无可奈何是主题。
三毛的文字简洁,爱蕴含在平常的一句一句的聊天和日常琐碎中,但那也是在异国他乡不断迁徙冒险的旅程中,熠熠生辉,带来不同的惊喜。
再往前看,民国时期,就算是战争年代,林觉民的《与妻书》字字血泪,声声恋歌。对生与你的留恋,才让我更有勇气面对一切,那份决绝和不舍,令人动容。
那时的爱情,更细腻真挚一些,因为情歌少,没有微信和手机,用文字一笔一笔的记录,更觉真诚。

所以,很喜欢写信。
始终觉得,能将心事记下,把时间用在写和思的过程中的人,是更珍视这段关系的人,因为舍得将自己的时间给你的人,是更愿意将自己的世界也给到你。看到那一颗颗心热烈的在纸上跳动,见字如面,读信的人该是怎样欣喜。
即使不是恋人关系,能通信的两个人,也是可以互相依赖的吧。就像《查令十字街84号》,信任与欣赏在通信中随处可见。
寄出后翘首期盼对方的回信,那份心情,忐忑而又满怀期待。收到后,读过后,再斟酌回信,又是一段心路历程。信件整整齐齐的码好,收起。等到老的哪儿也去不了,在即将要忘记的时候,坐在摇椅上,取出那一叠叠回忆,笑意漫上眼角,才是最温柔的时光。
速食爱情,是一时的天雷地火。
细水长流的陪伴,才是岁月里最惊艳的回眸。
嘿,你,要不要赶紧拿起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