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钱回报的工作,会是什麽工作呢?无薪实习?志愿团体的义务服务?对于这些工作,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愿意做的基本上都是短期、暂时性的。现实的冷酷,生活的不易,驱使大家选择有长期实际收益和回报的事情。这从来都是无可厚非的。没有利益回报的工作,鬼才愿意做呢。
是啊,谁愿意这麽傻呢?当你认为不会有这样的人的时候,偏偏这样的人就存在着。
电影《毛侠》,讲述的就是这些人的故事。电影中有四名年龄、背景各不相同的主角,为了拯救可怜的流浪狗,结盟帮忙处理各种被市民通报的或者自行发现的烹狗、虐狗、伤狗的个案,并把救治后的狗暂时养在废弃的房子裡,再安排有心人领养。四名主角都有各自的生活和职业,赚钱不多,生活负担亦重,却把自己大量的业馀时间和金钱都用在救助流浪狗上。电影故事裡还带出了除他们四人以外的其他帮助拯救流浪“毛孩”的人,譬如无偿为受伤动物诊治的兽医、偷偷放生被捉来烹煮的狗的厨师、照顾流浪狗的流浪汉等等。特别是那位原本可以藉医治动物赚个满盘的兽医,他不计回报、不怕熬夜地为动物治疗,救助了数不胜数的生命,其无私付出的精神、影响力之大,实在让人敬仰和钦佩。
我相信,《毛侠》电影製作的主要目的是宣扬保护动物的意识,表扬那些为弱势动物服务的人,同时提倡大家帮助社区裡的动物。其初衷是好的,也为社会创造了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精神上的价值,所以即使製作成本很低,也有知名的演员或艺人参与演出。但可能也因为製作成本不高的原因,整个电影的主要演员的表演、编排、拍摄、剪辑和其他后期製作等,实际上都比较粗糙,在专业的角度说甚至算不上好的电影。观看的过程当中,因为有些情节过于生硬和拖拉,我看着看着就不自主地走了神。但这种不为牟利的电影,看的人其实都不会计较故事情节是否生动,演员的表演是否精彩,只为在精神上支持那些顶着製作成本压力、面临票房难关的电影製作人员,在行动上支撑影院上映的场数和收入。
电影的最后,播放了流浪狗遭到人类虐待后、或在危险和恶劣的社区生活环境裡遇到意外或生病后的各种真实惨况。虽然可能因为担心镜头过于血腥电影画面由彩色转成黑白,但由于“毛孩”们的遭遇实在令人惨不忍睹,我看了几幕已经忍不住流泪,不敢再看。不得不说,最后的场景直观简单,具有有强大的渲染力。但它不能算是煽情,因为这些情况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每天上演的真实情景。稍有关注动物保护团体动态的人,都了解这些实况。而这些实况,警醒了观众:人类社区的险恶,使很多“毛孩”遭遇了各种惨痛的不幸经历;而那些有大爱的“毛侠”,牺牲自己来补偿人类给“毛孩”带来的伤害。然而那些补偿是吃力的,是艰辛的,是后补的,甚至是微薄的。与其造成伤害后再由善心人补救,不如请那些破坏“毛孩”生存空间、凌虐动物的人手下留情,停止伤害。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就算你不爱祂,也请不要伤害它。”它也是应该享有生存权利的生命,尊重它等于尊重你自己。而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也往往体现在它对人类以外的生命的尊重。
不知道《毛侠》是第几个关于动物保护的电影,但它绝对是值得关注和支持的一个。没有金钱回报的工作,像是动物保护的无偿工作,有些人坚持很久,甚至会一直坚持下去。而类似《毛侠》一样宣扬动保意识的电影製作,基本上也可以算是没有金钱回报的工作,不知道这些电影製作人又愿意坚持多久?我想,这是一条“Open Question”,答案也许就在我们是否继续支持他们当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