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千万粉丝主播被封”,就这样,这个人第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而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她的粉丝画像。
女性用户占比70.44%,40岁以上用户占比79.8%,这位39岁的主播,单个平台粉丝数超1200万,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收割机”。
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包括:
1. 今年5月,一位72岁高龄奶奶,坐火车从东北赶到安徽,只为见她的秀才弟弟一面,追星程度不输年轻人,甚至更胜。
2. 8月,主播与另一位“大叔收割机”的女主播连麦PK,直播间吸引了上千万人观看,大妈大爷们不但深情表白,而且还付出实了实际行动,各种礼物满屏飘。当时就有网友戏称“足以刷掉一个省老年人的退休金”。
是不是觉得有些震惊,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以为大爷大妈,就是遛弯、打牌、广场舞,最多刷刷短视频,但人家不但看直播,还追星、刷礼物。
仔细想想,可能是平台大数据推荐导致,形成了信息茧房。这些信息年轻人基本刷不到,而中老年人总能刷到,成为了他们的最爱。这些“中老年收割机”,搅动着大爷大妈的心。
当然,这些主播之所以能火原因有很多,还可能是长相,是言语,是内容,是为粉丝提供了情绪价值等等,这里不做过多解读,今天只想聊一个词——“信息茧房”。
2
之所以要聊“信息茧房”,一个是正巧刷到这个新闻,一个是突然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很多人都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
比如我自己,我也很喜欢刷短视频,尤其是一些感觉很有人生道理的内容。当这些视频符合你当下的心境,或者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停留、点赞,然后系统就会给你推更多相似的内容,越刷越多,越刷越共情,越刷越觉得有道理,深信不疑,最后深陷其中。
什么是“信息茧房”?
简单的理解就是:在选择信息的获取的时候,如果我们只关注那些我们选择的信息,那些令我们愉快的信息,时间一长,就会像蚕一样,把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编织的茧房之中。
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快速发展,算法越来越厉害,平台对我们投放的信息越来越精准,他们可以很轻松的就帮我们筛选出我们喜欢的、认同的内容,然后推给我们。他们让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我们喜欢的内容、我们认同的观点。
但这会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你从此丧失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也离世界的真相越来越远。”
比如你一直生活在南方,你就觉得“南方比北方好”,刷视频时,但凡遇到赞美南方贬低北方的视频你就愿意看,愿意点赞,反之就划走、不喜欢。那么系统就会一直给你推赞美南方贬低北方的视频。结果就是,你对此深信不疑,哪怕自己从未认真了解过北方,也从未去过北方。
关于“信息茧房”一个比较真实的历史例子就是袁世凯。
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为了自己能做太子,就想撺掇袁世凯做皇帝。为此,袁克定办了一份报纸,但这份报纸实际读者却只有袁世凯一人,内容也都是讲复辟帝制的各种好处,以及各界对这件事的支持。这份报纸就给袁世凯制造了信息茧房,让他错误地认为,复辟帝制真的很好,而且这是全国人民的期盼。
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代枭雄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暴病而亡。
信息茧房还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深信不疑”“誓死捍卫”。因为我们过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同一观点,我们会默认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我们才是正义的一方,一切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都是“异教徒”,要被正义消灭掉。
但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可能是“只是你觉得”,而非事实。你,可能才是“异教徒”,甚至是个暴躁的“异教徒”。
但我们很多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3
如何破开“信息茧房”?
扩充自己的阅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思考角度,看问题能更全面一些。
读书: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每本书都代表着一套“思维模式”,读的多了,知识及思考角度也就多了。
见人:每个人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不同的阅历、经验和思考方式,去见更多的人,你会了解到更多他们看待事情的角度。
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亲自感受一下不同地方的不同人,去过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就多了,阅历也就多了。
反省:遇事不急着下结论,别急着反驳,想想是不是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想到,会不会对方说的是对的,自己是错的。经常反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抖音上刷到的一些信息好像并不能帮助我变得更好,甚至还会带来一些不好的情绪影响,平台似乎想要一点一点遮住我的眼睛,迟缓我的思考。
我想起了之前熊太行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别跟网红博主学做人,他们都在演一个自己,平时也不那样活着,不然早被人打死了。”
是啊,她们所展示的无非是想展示的“人设”,背后需要的是流量,她们自己都不那么做,也做不到,我们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点“不喜欢”,减少某些类内容的推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