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一名幼儿,我对她第一印象就是:哇!好文静的一个小女孩呀!在经过一学期的相处,我发现她也有调皮捣乱的时候,她也会和其他小朋友谈天说地。可她就是不和我们老师说话,每天不管是早上来园和她打招呼还是离园和她再见!她通通都不理,就是紧紧的闭着嘴巴,怎么引导也不会从她那里得到任何的回应。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每天早上在她来园时和她说“早上好”,离园时和她说“再见”。渐渐地,对于她的不理睬我们老师也都习以为常了。也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和老师说话?为什么不理老师?可她自始自终都不回答我们,并且始终不主动和我们说话。平时的时候,她如果和小朋友闹矛盾,对她进行批评教育时,她也默默听着,让她和小朋友道歉时,她有时她觉得是她的错她会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说声“对不起”。而如果她觉得自己没错时,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道歉的。对此,我们也是很无奈,她不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不愿与我们沟通交流,我们也是没办法。听我主班说,她现在还算好一点呢,她以前小班的老师教她一年,从来没听到她开口说过话。这真的让我很费解,一般孩子都是特别喜欢说话,也愿意与老师亲近,交流的。她怎么就不和老师说话呢?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都会有意给她尽可能多的机会发言,从而缩短与她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也愿意和我说话了,有什么事情也会给我说了,只不过她都是直接说事情,不会说“老师,我……”都是直接说“哎,有人打我……”如果追问她原因,她就什么都不愿意讲了。没办法,只好问打她的小朋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上学期她的一些表现,而这学期她的表现让我十分的欣喜。开学前两个星期她的表现还是和上学期一样,不爱说话,也不太主动和我们交流。直到最近两周,她开始变了,不仅愿意和老师交流,还总爱告状,问她事情的缘由,她不仅能够很清楚的表达出来,而且,她还在告状时不再称呼我“哎”而是“老师”,有时,小部分的时候还能够知道我是什么老师,会叫我“纵老师”,记得她第一次同我告状时,她声音不再像上学期那么小,而是很响亮,同时,叙述的有条理。问她缘由,她也不再避而不答了。我当时真的是欣喜若狂啊!我对于她说的事情进行了处理,她也对结果很满意。接下来的几天她会经常时不时的来对我讲述她所看见,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希望我能够为她做主。
对于她的转变我是感到由衷的开心,虽然说她现在总爱告状,不是说谁谁欺负她了就说说谁谁欺负小朋友了。对于她爱告状的行为,我是表示理解的,因为班上很多孩子都爱告状,中班孩子正处于道德感和秩序感形成的时期。对于这些孩子的告状行为,我都会认真倾听,让他们知道我很在意他们的感受。可我并不会过多的去干涉。因为孩子仅仅是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只希望有人能够知道和在意他们的感受。关于如何应对幼儿爱告状的行为,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资料,以下是我摘抄合兴幼儿园朱晨丽老师写的文章中的一部分。
幼儿告状的行为看似很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间、师幼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显得十分重要。
其实,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老师的敷衍或不理会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解决,继而影响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幼儿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告状的行为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与家长的态度都要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
你要采取倾听的态度,但其实最好地“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除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要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其次,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处理幼儿纠纷时,必须先了解纠纷的原因,经过调解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对那些恃强凌弱者给予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予安慰和保护。
2、求助类告状。对于这类问题大人不要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去与小朋友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也可有效地减少幼儿告状的频次。
3、“检举揭发”类告状。此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因为这是他们出于嫉妒或希望老师惩罚被告的目的。可以试着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4、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有些幼儿知道自己做了让老师不喜欢的错事,也会否认或告状指认说是他人做的,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时,教师要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5、挑剔性的告状。如“妈妈你不让我看电视看得太晚,可爸爸昨晚看球赛你怎么不管?”这时,不要马上去责罚“被告”,哪怕他的确不对,要让孩子知道,责罚他人与自己无关,让他学会专注于自己的事,而不去挑别人的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