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漫漫,埋葬了谁深深的眷恋?一卷丹青,扰乱了谁的一纸情殇?相思一曲,幽怨了谁多情的眼眸?望不穿,曲终人散的凄凉;写不尽缘起缘灭的寂寞;看不透镜花水月的飘渺……
艺术震撼人心的美,本来就是古往今来说不尽道不完的主题。美国理论家威廉·肯尼克曾说:“一旦有人问我们艺术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找到任何简单的或者复杂的定义清晰明确地表达这个词和这个词语的逻辑。”
所以,今天看到作家刘震云对于艺术的看法:起于消遣,成于时间。心里也颇认同。
艺术并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它不仅是博物馆里隔着玻璃,无法触摸的精美绝伦的礼器和皇家用具;也不仅是听不懂的古典交响乐,看不懂的现代抽象画,读不懂的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艺术,也许就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消遣。
我们出门郊游踏青,常用相机记录美景,渴望将风景拍得更美,就会研究光影构图技巧。小桥流水、红叶满山、夕阳残照、碧海雪浪、群山万壑……感知美景带来的喜悦,用镜头语言来捕捉,在事后看来,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我们写日记,记下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和温暖,记下伤心难过和无奈。渴望自己的文章更美,就会研读前人的著作和智慧,写着写着,就有了自己的集子。收藏这份记忆,烟火气十足的生活也能成为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古今第一行书,写于某次春游之后,“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水之美,聚会之乐,引发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感慨,醉后方醒,研墨提笔,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泻于笔端;草圣张旭亦是在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后,悟出了草书的真谛精髓;连那位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不也是在“被贬”的途路中,游山玩水,烹制美食,写出了令世人动容的诗文,成就了艺术化的生命。
“艺”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种植”,种植需要技艺,就衍生出了艺术,这种释义也恰恰证明了艺术本来就是那么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类活动,艺如人生,人生如艺。
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热闹还是独处,艺术总可以隐喻我们的情感,抚慰我们的心灵。艺术来源于俗世,在时间的磨洗中渐显神性。
分割线
名言积累:生活就是你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王尔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