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24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09:30 被阅读29次

卷七(二五) 【原书卷七·五四】

殷璠《河岳英灵集》,不选杜少陵;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不选李太白:所谓各从其志也。

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丹阳人(属殷氏东海郡东海堂分支)。进士出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详情无可考。曾编《河岳英灵集》二卷,后通行本为三卷。

《河岳英灵集》,唐代殷璠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此书宋刻本分上下两卷,明刻本分上、中、下三卷。选录了从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24位诗人共234首(今存228首)诗,书的序、论简述了诗歌发展历程,正文中对所选诗人均作了评论。此书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等重要文学理论观点。该书选篇精到,评论中肯,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最重要的一种。

高仲武,唐朝渤海(今山东滨县)人。唐诗选家。生卒年不详。

《中兴间气集》,唐诗选集。唐代高仲武编选﹐或误题孟彦深编选。诗集2卷,选录肃宗至德初(756)到代宗大历末(779)20多年间作家作品,计26人,诗130多首。旧史家称此时为安史乱后之“中兴”时期,书名取此。此书大致反映出至德、大历间诗坛的主要面貌。编选者推崇钱起、郎士元,把二人列为上、下卷之首。所选多为赠别酬和、流连光景之作,也有少数反映民生疾苦的篇什。在艺术上追求清逸幽远之境,体制多为五言。高仲武《自序》中提出“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选取标准,基本符合当时诗风的特点。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

任何名家作品,包括李白、杜甫的作品,在选诗者面前,都是被选择的对象。未被选入,并非其水平不高,而是其不符合选诗者的标准。由此而推至目前的诗词大赛,优胜者正是符合了主办者确立的标准而摘取桂冠的。有诗词水平高者常常有所抱怨,称竞赛的题目限制了自己水平的发挥。在此,我只说一句话:命题作文,符合题意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技巧,都必须让位于此。

相关文章

  • 硬读《随园诗话》(248)

    卷七(二五) 【原书卷七·五四】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不选杜少陵;高仲武选《中兴间气集》,不选李太白:所谓各从其...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2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l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