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职业性工作一般都是男性担当的多,就拿炒菜来说,几乎所有饭店的厨师都是男性。在古代,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加上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一般都是呆在家里,很少抛头露面,所以在事业方面有建树的女性则更少。
不过,论心灵手巧、智慧程度,女性丝毫不输于男性,尽管在体能弱势、等级森严的古代,也依然涌现了不少知名的女性。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位古代著名的女医生,医术可是不比那些男性医生差多少。
义妁,女中扁鹊,巾帼医家第一人
古代女医生中排在第一位的要属西汉的义妁,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医生,被人誉为女中扁鹊、巾帼医家第一人。相信很多人都看了《女医明妃传》,其实里面谭允贤的故事和义妁更为接近,父母被太医院的人陷害身亡,自己被民间代夫收养,自小对医术情有独钟,但又被养父坚决阻挠。后来知道真相后立志成为医官,所以苦学医术,最后进成功进入宫廷,被汉武帝封为女医生。
义妁之所以排在第一位,不是因为她曲折的经历,而是医德典范,医术高明。义妁对中草药很感兴趣,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自己上山采药,捣碎了敷在乡亲们伤口上,几乎从不收取费用。为了提高医术,碰到郎中经过每次都虚心求教,专心听取医理介绍。后来汉武帝听说义妁医术高明,派人暗访打探,发现义妁不仅擅长内外科疑难杂症,而且对针灸手法、各种草药的研究也很深,所以破例封为医官。
鲍姑,医中女仙,女灸学家第一人
排第二位的女医生是著名道学家葛洪的妻子鲍姑,她父亲对道家非常推崇,耳濡目染之下的鲍姑也对道教产生了兴趣,后来嫁给了东晋著名道家人物葛洪,并成为葛洪炼丹和针灸方面的得利助手。
相传鲍氏医术十分精湛,尤其是针灸方面,凭借高超医术,她与葛洪经常在广东南海行医救人。后来葛洪死后,她与弟子一面修道,一面治病救人,被岭南人誉为鲍仙姑。她的针灸技术多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对后世针灸发展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作用。
张小娘子,皇帝赐名,民间外科女医生
四大女医中,有三名与家学有关,唯独张小娘子不同。据说,张小娘子小时候有恩于一名游方郎中,老郎中为感恩,将外科医术和医药秘方传授给她,经过不断的亲身实践,张小娘子成为民间著名外科大夫。许多得疮疡痈肿的病人找她治疗,无一不见奇效。
张小娘子原名无从考证,这个名字是宋仁宗赐名。由于张小娘子医术高明,加上擅长外科,所以对美容养颜方面很有造诣,皇帝后宫的妃子听说,都让她帮助调养容颜。后来仁宗皇帝看到后宫的妃子一个个皮肤润滑白皙,容颜大变,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下令赐名“张小娘子”。
谈允贤,女医明妃原型,著《女医杂言》流传后世
从历史事实来看,女医明妃传只是借用了谈允贤的名字和当时的朝代背景,其它的基本上是编剧虚构。在明代,理学影响下女性地位下降,很多女性得了病羞于找男性医生治疗,因此经常会延误病情。而谈允贤是医学家世,祖父、祖母的影响,加上自己的天赋,谈允贤医术越来越精湛,所以很多女性都找她去看病,在治好很多案例之后,谈允贤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谈允贤一开始只是帮助亲友治疗,后来祖母死后才外出帮人治病。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谈允贤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于是根据家学和实践经验,写了一部《女医杂言》,后来由她儿子抄写付梓,最终得以流传后世。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的介绍,为首的义妁比较全面,内外兼修。其它的三位都比较针对特殊病人群。鲍姑擅长针灸治疗,张小娘子专注于外科,谈允贤则主要治疗妇科。不过毫无疑问,这四个女名医都是女性的杰出代表,对医学贡献也颇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