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在吃饭方面经常抱怨,嫌爷爷奶奶做的饭不好吃、太单调。今晚吃饭前他又开始哼唧,叽叽歪歪地就是不想吃饭,想用雪碧做夏日凉饮,因咳嗽未好我不让他喝只得作罢,又加重了他的抱怨之气。
他说我就是想自己做好吃的,给他手机看小红书从中找想做什么,选个切实可行的。他选了蒸南瓜发糕——没有南瓜,否了;又选了个糯米枣,没有糯米粉,否了。他受挫了很生气,我提醒他要做美食需要提前规划,选定要做什么后要提前买好材料,所以得至少提前半天。最后,浩浩决定做西红柿炒鸡蛋并且煮面。我一听,这个可以。
跟他讲了条件,一是,当时已经六点半多了,要先吃完饭再做;二是做的时候全程自己负责,我只在旁边指导。他都同意了。
晚饭他盛米饭吃菜,虽然量不大,但是吃得比较快——惦记着吃完后自己做饭,果然就不在吃饭上磨叽了。
他开始做饭时,我在旁边指导。打鸡蛋时,示范了怎么快速转动筷子。煮西红柿前,用启发式提问询问他,煮西红柿时为了皮好剥下来,可以怎么做?他说在西红柿屁股上切两道,我说是的,那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他自己就想到不能切得很深,那样容易煮烂。
往锅里倒水时,提问要想煮掉皮,要放多少水?他说能没过西红柿,给他点赞。但他倒水没准头,倒多了很多,于是提醒他需要盛出来,抑制住自己想帮他的冲动,只提供方法,他用盆子把水舀出来。
水开后,煮西红柿,问他要用什么工具放进去才不会把开水溅出来?给他提供了漏勺。
切西红柿时,提醒他左手怎么竖立指节以免被切到手,右手怎么更好地握刀子才能使上劲儿。切完后,提醒他怎么去掉蒂,切V字形。
炒菜,要把锅里的开水倒掉,他端不动,我再次抑制了自己上手帮忙的冲动,看着他分多次把锅里的水舀出来。
开火炒菜,告知他大火把锅里的水烧干,加油适量,先把油在锅底转圈,再下鸡蛋,小火翻炒,注意别粘锅。
炒完鸡蛋下西红柿,建议可以用铲子把大块的西红柿再切碎点儿,炒了会儿加盐,提醒他翻炒均匀。
盛出来时,他端不动锅,只能用锅铲一点点铲出来,再次抑制帮忙的冲动,就让他那样铲,居然都铲出来了。
再加水煮面,告知加多少水。等水煮开的时候他跑出去爷爷屋里吹风扇看电视,把他叫回来,要求他看着火等着水开,强调了他的责任。
煮面,告知下多少面,放进去煮时他只顾着跟我说话,提醒他要专心,煮面要先清一下锅底翻动一下面条避免粘锅。
啊!好漫长,终于煮完了!描述这个过程都好麻烦的,而且是已经省去了很多细节的情况下...陪伴他的过程更是麻烦,所以可以理解为何有的奶奶妈妈看不得孩子这么慢和笨,很多事都会上手替孩子做了...因为那样更快更省心,陪伴孩子做是更麻烦的。
说结果吧!很欣慰。浩浩很乖地先去洗了澡,自己盛了面条,吃完了!经提醒,你还有什么收尾的工作?他自觉地把锅碗都刷了,虽然锅刷得不干净,但这个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浩浩躺在床上时,我给了他大大的鼓励,肯定他今晚做饭有始有终、完全承担了责任。
孩子都有三大心理需要: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今晚煮面,他这三大需求都满足了,所以他变得很乖很懂事。从开始时的哼唧抱怨,到做饭过程中他觉得又热胳膊又累,我趁机提醒他爷爷奶奶每天都是这么过,他对爷爷奶奶也更有了感恩之心;再到我跟他强调要专心、洗案板要怎么摆放案板等,他也比较谦虚地听取建议,而不是平时有时表现出来的逆反听不进去;做完饭后,浩浩很开心,对我也是非常感谢,主动帮我拿东西,跟我很甜地道晚安等等。
可以说,孩子在做完饭后,他的心态更加理性平和了,这样我也很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