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a1f594e7e302读书
浅谈鲁迅与《呐喊》

浅谈鲁迅与《呐喊》

作者: 老曹漫谈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21:08 被阅读0次

    《呐喊》收录了鲁迅十五个短篇小说。说来也神奇,鲁迅始终没有写过长篇,都是短篇、杂文之类的。

    小学初中时,语文课本有收录鲁迅的几篇文章,课外读物貌似也是读过《呐喊》。所以如今读起来《呐喊》有种似曾相识又很亲切的故事,但又与从前有着完全不同的体会。

    这本文集的政治和文化意义颇大,这些从网上都能找到。百科上面对于《呐喊》的历史和社会意义,说的可太多了。

    普通人所能理解的鲁迅,文笔是现代文言文。倒是跟水浒传、三国演义文字风格差不多。看看故事,得到点智慧足矣。

    那么我就从别的角度来看呐喊。

    看小说,首先看作者经历和发表时间的时代背景。鲁迅出身富裕地主家庭,早期留日学医,回来之后弃医从文。这一点“弃医从文”倒是跟那位毛姆一样,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作家毛姆。

    从个人兴趣和成就来看,一个人能把兴趣爱好发展成职业少不了天分和努力,但在已经有一份事业情况下又挖掘出自己另外的兴趣点,结果还更能发挥出了价值的意义。

    当然其中,沉没成本、幸存者偏差等这些理论代入想一想,很多成名的作家是从别的职业转型而来的,比如现代的刘慈欣、东野圭吾等。

    但正是因为他们成名我们才知道他们以前是从事别的事情的,其实哪里都有更多地默默无闻之人却得不到大家约定俗成的成功和名声的,虽是这些作家成功经历不可复制,普通人默默地持续兴趣的过程更为重要,成果是需要秉持有顺其自然地平常心。

    话说鲁迅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应该是多一个医生也就拯救一个身体上有疾病的中国人。但在那个时代,甚至是任何时代,很多人是需要思想上的救赎,多一个作家能从精神上救治更多人,更多的人得到意义,确实是比少一个医生要好。

    我选取几个印象深的短篇故事作一些解析。

    狂人日记:“狂人”害怕被人吃,乍看以为这是被害妄想症,实际并没有人真要吃他,是一种与周围传统清朝时期人们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可能如专家所说,是觉醒的知识分子,而周围的是封建社会传统思想。但就别往这方面讨论了,兴许是后来赋予的价值。从表象来看,狂人是害怕周围老思想。

    孔乙己:茴香豆的四种写法,印象深刻,这件事就隐含证明了孔乙己以前是个文化人,但在故事中又显得奇怪,是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像是一个班的同学之中,有那么一个异类,自身学习不错,与“先进”群体本应是一类,但又性格出身方面不是一个圈子;与“落后”群体看似不该是一类,因为有文化但“先进”群体也容不下他,“落后”群体他也端着放不下面子。最终落个左右不得。他是个孤单的人,是个异类。每天挣扎过日,有显摆的机会(写茴香豆)不会错过,有喝酒的不良爱好后来因为偷窃被打断了腿,理所当然地标志着他的堕落。真要从人物的暗线来看,也许真是隐含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有些人生活情况,不上不下、左右逢源不得,终而沉寂。

    故乡:闰土,猹,迅哥,老爷。三十年前,闰土与“我”是朋友,城里地主少爷去乡下玩,与家里的下农小孩闰土结识成为朋友。儿童时期的纯真、友谊这些关系可以封存,免不了日后等级阶级制度的印染,三十年后,闰土与“我”见面,张口叫了一声“老爷”,这是那个年代的阶级隔阂。却仿佛任何时代也还都避免不了类似的故事。

    阿Q正传:姓名不详,只得以音译替代。他的性格是矛盾的,有质朴也有愚昧、狡猾。“精神胜利法”,打不过就自我意淫,精神上假象的胜利。碰到软柿子会上去捏,喜欢贬低别人因此又到处惹是生非。也会参与偷鸡摸狗,性格和处事上见风使舵。当小人得志时必然也会迅速跌落。他是一群人的缩影,那个时代的群像和劣根性浓缩在阿Q这人身上。看见了他的恶,也有着愚昧而不自知的问题,又像是时代无奈和不可奈何。剥离出那个时代,我们现代人也还是有阿Q的一些性格特征,纠结、矛盾着。我也见过一些上年纪的人,曾经得志然而由于像是有阿Q这种民族性格特征在其身上的作用,之后而很快地跌落以前的光辉,退却了顶点的辉煌,还不如平淡,时不时会用一些精神胜利法求得心理安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鲁迅与《呐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ev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