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如知彌先生所言,“甜是种‘幸福’的滋味。”所以,画作《人生滋味应如是》以甘蔗为典型意象就是非常动人心了。
“人生滋味应如是,苦到头来转作甘。”如今日子富裕了,吃食丰富多样了,水果更是南北荟萃在超市和水果专卖店中,想吃什么就买,没得犹豫,但这甘蔗之甜我倒是有二十多年未曾品尝了。所以,睹画思甜味,首先让我忆起了小时候馋的慌的甘蔗。
大概是在1968-1970年间,母亲在徐水县大王店中学任教,但全家没有住在学校,而是租住在村里一位王艳荣姑姑家的一个大开间的北屋子里。那时我五、六岁,也没有现在的所谓幼儿园可去,都是由姥姥带着玩乐并认字画画。从家里出门向东,走上两百多米,就是当时公社机关、百货商店、饭馆、理发店、修车铺等所在的南北走向的繁华大街了,每逢集市大街上是最热闹的,各种叫卖都有。在我那时的幼小心灵印记中,除了姥姥家的徐水县城,大王店就是最美好的一个世界了。
在大王店生活的几年中,幼小的我自己出门去玩乐,最喜欢去的就是大街上的百货商店,因为那里有“小人书”和玩具枪的柜台,尽管买不起,但每隔一两天跑去趴在或蹲在柜台前看看也是很心满意足的。再者就是常去看织洋袜子的,觉得那人工操作的机器,特别是那机针的上下跳动而织出袜子来,很是奇妙无比,最让我好奇,常常发呆地看上半天。
入秋后,尤其是进入冬天,无论集市还是日常街市,那谗的慌的甘蔗就成捆地出现在大衔上了。每个摊位的卖家都是同样的阵势,左手边一大捆甘蔗像棒子秸一样上捆下开地竖立着,甘蔗捆的右边一个小桌案,卖家站在其后,持刀将甘蔗剁成一节一节的,摆在桌案上演示着其白瓤甜汁地叫卖,若买一整棵甘蔗则当即剁开打捆给买的人,这时让人瞧着那甘蔗就是馋人了。对于小孩来说,那一节甘蔗嚼甜的时间要比一块糖长好半天,怎么会不谗的慌呢?
在一个冬天,特别是在过年前,父亲也会给我们买一两次甘蔗吃的,但都是按照甘蔗上的自然生长节数分配给我们兄妹的,一人一节而绝不会多,能分到两节吃那就是太甜美了。现在想来,那就是“计划经济”在我们家庭的微缩景观了。
我结婚前第一次到四川自贡市拜见岳父母,可谓大开甘蔗之甜的胃口,每天岳母下班时都买甘蔗给我吃,这时才意识到甘蔗的产地问题,小时候却只知道甘蔗甜,谗的慌,但从未想过甘蔗是哪来的。再后来,就知道广西是甘蔗种植大省,玉林博白县是广西最大的黑皮甘蔗生产基地,而贵港市则素有“甘蔗之乡”的美喻。
苦而思甜,是我年少贫穷生活岁月中的刻骨印记;甜而思源,则是我今日富裕生活中的时常觉悟。
不忘记过去,珍惜现在,为美好未来而创造性生活,是为人生行进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