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海淼姐是在一次市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上。
和作协的这些朋友一直是在网上交流,线下没有见过面。那天我到达集合地点,看的一个中年男子站在那里,正在四处张望。在不远处的存车处,一个女子正停好车子,回头看到了那个男子,快步向他走去。
女子有五十多岁,个子不高,又黑又瘦,穿一件过时的碎花上衣,一条黑色打底裤,方口布鞋,从相貌到打扮,一看就知是一个农村妇女。
男子看到了向他走来的农村妇女,热情地和她打着招呼,问是否是一块去采风?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向旁边停着的大巴车走去。
我的印象中,能有时间舞文弄字的,都是些在机关或教育战线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农村的妇人整天忙着农活和家务,依她这个年龄,应该不会有多高的文化,有看书的时间和爱好就不错了,就别提写文章了。
就算是一般工人,在我身边的工友朋友们都很少看书,每天的爱好就是家长里短,谁家的老公发了大财,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学校,一说看书就嚷着眼睛痛,写文章的经历只能推算到上学时不得不写的作文上。
所以当时我对这个农村妇女的看法,就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跟着出来玩玩罢了。
及至到了车上,和她坐在一起,才知道她的网名叫海淼,是她儿媳妇给取的名字。手机玩的不溜,加个好友得需要别人帮她操作。
在一大群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女人堆里,海淼显得格格不入,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既土气,又寒酸。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显然海淼大姐不是,车上大部分人她都认识,都客气地和她打着招呼。一天的活动中,那些熟识的都三三两两地牵着手攀着肩,一路叽叽喳喳笑声不断。我和谁都不熟,正感到落寞时,海淼姐把我招呼到她的朋友圈里,把我介绍给她们认识,又一块玩到活动结束。
过了几天,我在平台发了一篇散文,不一会儿海淼姐就给我发微信,说那篇文章写的很好,问我在别的平台发过没有。又说没有的话,可以试试报纸副刊之类有稿酬的平台,毕竟有回报,动力也就大些。
在投稿这件事上我是一个白痴,只是以前看到别人发表文章的平台,收藏了两个投了几次稿,发表了几篇之后,觉得没有稿酬还要投入时间精力修改编辑,从那之后也就没有投过。
海淼姐给我介绍了一些报纸副刊和杂志,告诉我投稿中的技巧,然后又把我拉进一个投稿群,在那里我又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了解了更多写作投稿方面的知识。
这个时候我对海淼姐的认识,也只限制于聊的那几次天,她的朋友圈里每天发的都是平台和别的朋友的文章,从没有发过自己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她就是一个爱读但不爱写的爱好者。
一个月后,终于在平台公众号看到了她写的文章,读了第一段,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人写出来的,码字的功力不知要强我多少倍。
在文章作者的简介中,我也知道了海淼姐的多重身份:市里和地区的作协会员,诗词会员,各种文学比赛的所得奖项,不一而足。
此后又读了她的几篇文章,让我对“文如其人”的说法有了更多的理解。海淼姐的文字优美欢畅,和她的外形不太符合,但字里行间的淳朴和善良像极了她的性格,读来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和海淼姐约好吃饭,她一袭长裙向我走来,袅袅婷婷,手里提着儿媳才给她买的包,笑魇如花。
我盯了很久才看出海淼姐来,眼前的这个姿态优雅的女人就是那个穿着过时的农村妇女吗?我又相信了那句话:文如其人,无论从外表到内在,优美,淳朴,知性,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