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刷新闻的时候,小苏看到一些省份已经陆续公布高考分数了。她刻意查了一下家乡的一本分数线,“还不到500分!”她讶异于分数线这么低,如果把自己当年的分数放到如今,岂不是高出了重点线100分?当然,这也只是打趣,毕竟现在距离小苏大学毕业,已经8年了。
小苏出生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那里只有2所重点高中(在那里,如果哪所学校出了可以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可以定义为重点高中),当年她十分争气的考入了其中一所,没花家里一分钱。她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刚刚成立3年的学校,采用军事化管理,每个月只放2天假。虽然成立只有3年,但是小苏入学那年的县城高考理科状元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学校的名气可谓一炮打响,那一年入学的学生也格外多。
小苏所在的班级是重点班,班上有七八十人,理科班。刚入学的那一年,小苏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可以名列前茅,但是毕竟现在竞争对手多了,考入重点班的都是尖子生,各有各的学习能力和优势。小苏感觉压力很大。她不是那种聪明的孩子,只是坚信笨鸟先飞。没有经历过那种环境的人可能无法想象,每天晚上,宿管老师查房离开后,几乎每个寝室都会有一两个人拿出手电筒或者蜡烛,开始秉烛夜读。
这样的故事说给现在的90后或者00后来听,他们可能无法想象,又或者会嗤之以鼻。尤其前两天的新闻直戳人心,记者采访一些高考状元,其中不少孩子都认可“现在好多所谓的高考状元,都是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这样一种说法。可是,放在出生于小县城的80后的小苏身上,这种说法显然不那么容易成立。大多数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拼,没有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爸妈可拼,多数情况下,80后的孩子们拼的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小苏亦如是,她没的选。考入县城的这所重点高中,已经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了,她很感谢之前努力的自己,也决心以后一如既往的努力。所以,小苏也是“秉烛夜读大军”中的一员。可是,好巧不巧的是,夜读的第二周,就被突击的宿管老师抓了个正着。小苏自然成了周五班会上典型的批评对象。
2
本来一直都是乖乖女,哪里受的了在七八十位同学面前被点名批评。班会结束后,小苏没有去食堂吃饭,一个人趴在座位上偷偷的抹眼泪。忽然,她觉得桌面有动静,抬头发现多了一个茶叶蛋和一瓶牛奶。来不及擦干眼泪,她瞅了眼自己身后的座位,是陈超。“快吃点东西吧,下午还有体育课呢,就你这小体格,不吃饭还不得累趴下。”说完,陈超拿出了藏在课桌里的杂志看起来,把头埋在书里。
“谢谢你。”小苏觉得还是需要礼貌一下。虽然陈超老是在数学课上跟老师对着干,她觉得他不算是好学生,但是也承认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因为跟数学老师干仗的时候,往往都是他想出了新的解题思路,忍不住跟老师争辩。
“嗯。”陈超头也不抬,继续盯着杂志看。
“你……”小苏欲言又止,想劝他不要看杂志,因为这是明令禁止的,这些属于闲书。
“干嘛,午饭不好吃?”陈超抬头露出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和他的招风耳。
“不是不是。嗯……老师不让我们看这些课外书的。”她觉得出于好意,应该善意的提醒一下。
“我这是开阔眼界,提高文学修养呢,你别跟语文老师打小报告就是了。”说完,陈超又将头埋进了杂志书里。“你也是,不要老钻牛角尖,明明自己平时做的够好了,晚上不用跟她们似的偷摸看书了,睡足觉,你比她们都棒。”陈超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堆。
也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说的太唐突了,陈超说完就扔下杂志跑出教室了,边跑还边说:“下午体育课,我得提前去抢个篮球了。”
看着陈超跑出教室,小苏的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从小到大,除了老师,没有人对她的学习关心和鼓励过,没有人重视她的付出和努力,就连爸妈,也觉得那是她应该做的,因为她是学生,就应该那样。陈超的几句话,让她觉得温暖。
3
后来,慢慢的,小苏不再夜读了,当寝室里出现窸窸窣窣的翻阅书本的声音,她会用隔音耳塞堵住自己的耳朵,呼呼的睡觉。第二天一早,她是最早起床去教室自习的,大约背半小时单词,再跟大家一起去操场跑操。她的学习效率高了,再也没有出现课堂打瞌睡的情形,连她一直犯怵的数学,几次考试成绩都能在前三名了,当然从来没有拿过第一,那个位置永远属于陈超。
陈超呢,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数学课上跟老师较劲,还是会偷偷摸摸的拿出课外杂志看。小苏不得不佩服,虽然陈超没有听老师的话去多读规定的文学书,但他写出的作文被当成范文的次数并不比自己少。慢慢和陈超熟识之后,小苏问他:“你怎么做到数学和语文成绩都那么好的呢?”
“因为我不像你一样死心眼呗。”陈超瞥了一眼小苏,她气的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
“哈哈,看你,不仅死心眼还小心眼,还不让人说不是了。”陈超还是老样子,故意的。
“嗯,也许你说的对吧,我是有的时候太较真了。但我外语成绩比你好,一直比你好,下次默写单词你别再捅咕我让我给你解围了!”小苏还是报了一个小仇,也是为陈超好,他太懒了,总是懒的背单词,外语成绩怎么可能好呢。
“看你,还记仇了。别,下次还得指望你呢。数学和语文,你要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可以拜我为师,为师一定不辞辛苦,只要你每天帮我打午饭就行。成交么?”陈超暗笑,以为死心眼的小苏会同意。
“算了,不说就不说,不帮你打午饭,那点时间能背好多单词呢。不管你。”小苏扭过头去,憋着气,也憋着笑。在她看来,陈超跟自己不一样,爱玩儿会学,他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所以作罢,只能气自己不够聪明。不过,又觉得他像个小孩子,有时候说话就跟过家家似的,好笑。
4
高中的生活一直紧张而忙碌着,难得的放松便是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每年这个时候,陈超都很积极和活跃,因为他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也是800米跑的实力选手。小苏呢,什么项目也参加不了,就像之前陈超说的,她就是个小身板,只能做看台上的观众。但是今年已经高三了,小苏报名了运动会广播员的工作,会在开幕式和比赛期间做广播。她不想以后回忆起来,一次运动会都没有参加过,会被陈超嘲笑一辈子的。
“诶,你是这届运动会的播音员啊?”一次晚自习回寝室的路上,俩人走在一起。
“嗯。我是有私心的,以后你不能嘲笑我没参加过运动会了。”小苏有点心虚。
“嗯,肯定不嘲笑你啊,但是,你一定要自己写讲稿啊,还有,广播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温柔了,要有底气。我相信你没问题的。”陈超很难得这么认真的跟小苏讲话。
“哦。”小苏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只是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习惯这种鼓励了。“比赛的时候注意安全。”说完,小苏便走进了寝室楼。回头看了一眼陈超,昏黄的路灯下,只有他和他的影子。“加油!”陈超向小苏挥挥手握了下拳头,像港台剧男演员似的凹了个造型。小苏摆摆手,跑回了寝室,“傻瓜。”她的心里默默念着这两个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洗漱完毕后,没有多想,便像平时一样戴上了耳塞开始酝酿睡意。
很快就到了运动会这一天,广播台上,小苏拿着自己写的播音稿,用洪亮饱满并且富有激情的声音朗读着:“接下来入场的高三一班的运动员们,看,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向我们走来……”高三一班便是小苏和陈超所在的班级,陈超作为运动员代表走在了队伍最前列,路过主席台的时候,他故意多挥动了两下手中的班旗,成功引起了小苏的注意。虽然是第一次主播运动会,小苏倒还像是一个老手一样,波澜不惊,心想,下来一定教育一下陈超,这么随便怎么行。
5
那天的比赛,紧张激烈,尤其是高三组的比赛,似乎大家都在自己高中时代最后一次的运动会上尽情发挥着。陈超在参加800米跑比赛的时候,最后冲刺阶段,左脚忽然抽筋倒地,本来可以争得第一名的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小苏在主席台上看到了陈超倒地的那一幕,倏地站起来想冲向台下,可是又意识到自己不可以这样做,她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看着倒地的陈超很揪心,但还是继续坐下来播报了。
好在只是抽筋,校医赶过来按摩了一下,陈超就已经能活动自如了。
比赛结束了,陈超依然是篮球比赛的最佳球员MVP。他跑到播音台,想帮小苏收拾东西。
“猜猜我是谁!”陈超偷偷跑到小苏身后,用手捂住了小苏的眼睛。
“啊!”小苏像是被吓了一跳,手不由自主的抬起来,抓住自己眼睛上面那双手。听出是陈超的声音后,小苏触电般的把手缩了回来。
“陈超,别闹了。”她怎么可能有心情跟陈超逗趣呢。
“怎么这么聪明了,一下就猜出是谁了。”陈超放下手,跑到小苏面前:“主席台很热么,怎么脸红成这样?”
“没……是,嗯。”小苏支支吾吾的说。“嗯,热的。你脚怎么样了?”小苏故作镇定的问。真想把陈超暴揍一顿,为什么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呢。
“啊?”陈超说:“我以为你没看到呢。没事了,你看,活动自如,还能帮你搬东西呢。”陈超故意跳了两下:“你看,再来个三步投篮都没问题。还好800米跑之前是篮球比赛,我又拿了最佳球员MVP,厉害着呢!”陈超一边帮小苏收拾播音台一边一如往常的插科打诨。
“没事就好,以后注意,再有一年就高考了,别耽误了学习。”小苏不希望看到自己心里那个聪明阳光的陈超高考前出现什么问题。
“嗯,你放心。”陈超看着小苏一脸严肃的样子,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就说:“喂,最后一年了,咱互帮互助呗,我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好,你外语好,咱俩互补一下,也比赛一下,一起考上T大。”说完,他讪讪的笑了,因为他知道T大是小苏一直向往的大学,想用这个来刺激一下她。陈超知道小苏学习的短板,也希望能帮助她一起度过高三,如愿以偿考入T大。
“比就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中了陈超的激将法,还是生气陈超不听自己的话,仍然在这里开玩笑,小苏稀里糊涂的就说出了这三个字。
于是,小苏和陈超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年,与全国高三学生一般无二的生活,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学习学习,做题做题,争论争论,再无休闲时光。
6
很快,就到了高三学生毕业撕课本的时候,高考结束了。
寝室楼下,陈超把用了一年的单词本送给小苏:“给,这是在你的帮助下我这一年的外语学习见证,谢谢你。”单词本上,是高三一年里小苏帮陈超默写的所有单词,密密麻麻的用红笔做了标记。
小苏很意外,往日的一幕幕在脑海中犹如过电影般闪过。她接过单词本,翻看着,发现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字:我们一起报T大。
小苏的眼睛酸了,不知道是对这三年生活的不舍,还是对眼前的陈超不舍。
“你会报T大吗?”小苏知道,陈超喜欢的是电子专业,而全国最好的电子专业并不在T大。
“会的。小苏,相信我,上大学后也要一起加油。”阳光下,陈超的笑那么温暖。“我们可以以后一直在一起吗,小苏?”
就像一朵阴雨里低头的向日葵,雨后阳光重现,重新找到了太阳的方向。“我是不是应该感谢一年前的自己中了你的激将法,才让现在的我有机会跟你一起报T大呢。”小苏眼睛已经红了,可是还在努力控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在陈超面前,她还是这么要面子。
陈超笑了,笑的跟以前不一样,不是插科打诨的笑,也不是逗趣的笑,而是像个孩子,吃到了糖果一般的笑。
他们身后,是男女寝室楼里的欢呼声,毕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