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自由,热爱旅行,就像鸟儿离不开蔚蓝的天空。当然我也知道自由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充分的做自由的“自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去年初为人母时,适应不了角色的转变,每天计算着儿子长大的日子,看着朋友圈别人游玩的照片,望着窗外自由飞翔的鸟儿.......那段时间心是灰色的,但也正是那段灰色的时光,让我对自由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充分地理解“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身体不能旅行,那就让心灵来一次远行吧,书中自有我想去的远方,就这样,轻装简行,以梦为马,在路上了。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写的:“一个写作者的生命密度是可以变大的。因为在一本书里,他可以度过好几世的时空,承载很多人的生命。他可以深入心识的海洋,翻开记忆的褶皱。这是无形而浩瀚的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写作,他可以多活很多次”。同样地,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活很多次,书里人人都是我,每个角色都是我。近期我的书单是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国文脉》,这三本看似毫无关联,写完才发现都是关于旅行的,是万水千山之旅,是中华上下千年文化之旅。
目前已读完《万水千山走遍》和《中国文脉》。先说《中国文脉》,初翻几页,便被大师清晰的思路和广阔的学识所震撼,大学专业课里有中国文学这门课,但不得否认,近几年沉浸于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偶尔阅读也是网络上的畅销书,很难有机会静下心,重温文学史,触摸文学的脉搏。在余秋雨的笔下,中国文学似一幅山水巨卷,这幅画里,有高山,有丘壑,有茂林,有沙漠,但有大河穿行其中,支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我们只管随着大师沿河走去,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一直讲到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与崩溃,这是一个长时段的发展脉络。在中国文脉的长河里,你会和黄帝、炎帝碰面,你会和女娲、盘古相遇,你还会和先秦诸子聊上几句,比如你可能会和孔子谈谈“仁”,和孟子聊聊“义”,你会和庄子说说“梦”,或许你还会和韩非子侃侃“法”。这实在是一种畅快的精神之旅。人的一生是需要一些打底子的书的,《中国文脉》便是我推荐的一本,这本是可以让你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这些能让你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有了这种宽广的视野对比,有了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才不会走向自我封闭或者妄自菲薄。
再谈一谈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吧,三毛一直是我很爱的作家,我喜欢她的浪漫,自由,洒脱,可能这也是我们相似的地方吧。三毛是会讲故事的人,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在看三毛的游记时,总是拿着一张世界地图。每读到一个地名,便在地图上细细的查找,回想一下脑海学过的关于那里的气候、山脉。这样,好像自己也游历了一番,跟着三毛,满世界的跑。看洪都拉斯里被叫做青鸟的巴士,哥斯达黎加卖爆米花的小伙子,那一幅幅画面,像上色浓烈的油画,极具特色,连映在河里的倒影都要凝固。三毛笔下的世界,是充满人情味的世界。教堂的神父,杂剧院的演员,异国他乡接待她的亲人。他们带着最淳朴的笑容,用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触动了三毛心底最深的一根弦。我相信,如果让三毛为他们画一幅画,她一定会用上最温暖的色彩,就像冬日的日光,在寒冷中更显珍贵。我想一个女子,要想走遍千山万水,其中的艰辛曲折不言而喻。三毛的书中很大篇幅描写了困境,在洪都拉斯的雨城里奔波,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原上头疼剧烈,在去玛丘毕丘的路上遭遇洪水......但是这些,或许对她而言比有稳定的工作,平静的生活更加接近幸福的定义。三毛通常是拿起行李,便要远行。即使是撒哈拉沙漠的无人区,只因为想看沙漠在夕阳下的景象,便想横穿整个撒哈拉。我们爱她,就是因为她的这份随性的浪漫。流浪,再没有比这个词更具有浪漫色彩了。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我们喜欢自由,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是因为在路上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的风景,发现世界的广褒之美;可以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享受味蕾的丰富之美;可以听到悠扬的地方小调,聆听声响的旋律之美;通过手机里的各种信息,体验生活的纷繁之美。而这一切,最终是为了到达内心,是为了宽绰我们的个性,富饶我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慰藉浩瀚而深奥的生命,因为人生不是一场感官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成长。而这种成长,读书可以也帮你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