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进阶互联网产品思考@IT·互联网
建立产品观(一):深入解析需求、人性与群体

建立产品观(一):深入解析需求、人性与群体

作者: 产品乱弹 | 来源:发表于2022-04-05 12:07 被阅读0次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用户不是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马斯洛将人类的所有需求整合为了五个层级(最新版为八层),从底部向上,需求分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通过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

    1、需求会影响行为,而且只有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

    2、只有某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二、需求与人性

    人性通过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展现出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是反映了需求的进阶关系,而处于各层级的人们对同一类需求也有着不同的满足程度,而这些满足程度反应了人性的“善”与“恶”:人性的“善”体现在合理的满足需求,而人性的“恶”体现在对需求满足的两个极端。

    尊重需求: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过于尊重他人会显得卑微,过于尊重自己则会显得自负;而不尊重他人会显得傲慢,不尊重自己会显得轻浮

    社交需求: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过度社交会让他人觉得不适;而社交恐惧则会使人孤僻

    安全需求: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过度追求则会变得贪婪(钱、权);而缺乏安全要素则会心生嫉妒(不患寡而患不均)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过于满足则会变得色欲、暴食等;而若缺乏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那么为了生存,将会不择手段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适度追求需求

    三、群体

    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那还不算群体,只能叫作一群人。

    群体是指一群受环境影响,有共同目的的人。

     前面说的需求和人性是针对于个体的,将个体置于群体中又会表现出独特的心理。

    要研究群体心理,绕不开《乌合之众》和《传播与社会影响》,两本书都对群体进行了解释,但传递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乌合之众》认为当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变得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传播与社会影响》认为当一个人是孤立状态时,他往往只考虑自己,而当和其他人对话时,往往能走出自我,考虑他人的感受

    两种态度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之所以会大相径庭,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

    关于环境的影响,英国的心理魔术师达伦·布朗做过一个实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一位普通人置于一个令人紧张不安的预先设定的情境之中,逼迫这位普通人做出是否该将一位百万富翁从高处推下致死的决定。实验挑选了四个人,其中有3个人都变成了“S人犯”。

    这项实验被拍成了纪录片《就范》,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就范》告诉我们,环境能让群体突破道德的下限(能让一个普通人在1小时内变成一个“S人犯)

    而每每在大灾大难面前,国人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同样也告诉我们,环境能让群体达到道德的上限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可查看《下属犯错,领导应该怎么做》)

    四、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作为产品经理,嘴中常挂“用户”二字,用户是谁,用户是每一个使用你产品的个体。

    每个个体对产品都有不同的诉求,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具有类似特征的个体人为地组成一个个的用户群体;为了更深入研究,又通过研究个体反映群体的诉求,将群体刻画的更清晰。

    eg:教育领域,按教龄把老师分为初级、中级和资深老师。为了研究初级老师的需求,邀请了一位刚工作1年的老师进行访谈,会将该老师的特征作为初级老师群体的特征。只要邀请足够多的初级老师,那么对初级老师群体的认识就会越准确。

    五、意义

    通过个体描述群体的特征,再通过产品赋能环境(场景),引导群体的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立产品观(一):深入解析需求、人性与群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d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