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海产生的念想

作者: BIANper | 来源:发表于2016-07-04 09:06 被阅读169次
    大鱼海棠

    这是一部动画

    还请不要回避看到动画时心里希望下的失望,

    这里只是在放映前抒发下对大海的一己之言。


    pixiv 35422846

    我们为什么会因pixiv的风景感动,

    为什么会因宫崎骏的世界微笑,

    为什么你难以被中国的作品击中,即使找到其中的佼佼者,反复端详还是觉得缺少了点味道,

    我们的作品缺失了什么,我们怎么总是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们

    大·海用TA的世界观说,是想象和共鸣。


    想象与共鸣

    大•海用古国的瑰丽文化表达这两样东西。

    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他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大鱼海棠

    自由想象

    看到有人说大•海有千与千寻的味道,我倒感觉挺好的,千与千寻的味道属于宫崎骏的味道,是魔幻美丽且富有童真的想象力(误

    但我们的作品的确需要脱离幼稚和模仿的纯真,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息。一些作品明显在看齐世界主流,但他们看齐的是主流画风,把动画从想象的艺术变成了表现的艺术,把深厚的民族化变成了表面的民族化,当下世界动画艺术的愈发成熟,创作者的想象力必须超越见过“大场面”的挑剔观众。宫崎骏的想象令世界折服,而文学艺术家郑渊洁,他的童话被《今晚报》评价为“适合全家人的阅读”。所以脑洞可以开大点。

    这次大鱼海棠把一些具体的超现实想象,比如游曳空中的鲲,动物幻化的桌具,导演两场梦发展出的世界观,作为了一个卖点,里面似乎包含很多老祖宗的东西,但是这次,古人的想象成果终于成了想象的素材,而不是像炒冷饭的改编。官方放出的信息来看,大海在形象,情节,环境三要素上的想象和构思很协调,没有反使现实中的设定显得突兀。

    看到那几张官方剧照时立刻就翻涌起感动,就像登高欲赋的那一瞬间。文化和想象这样的交融在我看来十分动人。

    不过现在根本不清楚完整作品能否持续的保持这种体验,希望不要骗我们,千万不要骗我们。

    文化共鸣

    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迪斯尼的《花木兰》,中国印象被西方用到国人都惭愧,但补天,鲲鹏,土楼这些充满东方神秘感的积淀是他们感受不了的。这些能引起国人澎湃思绪的字眼下是代代流传的情怀,相比模仿追随成功作品的题材,当下的动画消费者受到媒体和水军的诱导,更希望见到在独立性上不输海外,值得自豪的作品。而我们的东方味早在四十年前便收获了中国学派的美誉。

    大众把海外作品传唱这么多年,对轻松幽默的美国风格有共鸣吗?有。对艺术塑造娴熟的日本风格有共鸣吗?有。那选一个拿来用行不行?大众会说,这是别人的,不是你的,就你这态度,不看!而大海的脊骨则是中国文化,TA一直都在散发着气韵生动,写意舒缓的纯正国味。翻阅宣传图册,大气的朱红,厚重的土楼,把中国文化表现出古朴的磅礴。鹤,灯笼,对联,飘带,莲灯,明明白白表达出虽然设定是虚构的世界,但这就是中国,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国。这种熟悉事物产生的共鸣一定程度化解受众对作品的“敌意”,提高亲和留下印象。

    题材上得到认可,那么从受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剧情画面等素质要求上看,受众几乎......,是吧。素质一般,受众早有准备,要是出了鬼各方面还不错,要么造谣生事,要么就是如《大圣归来》的待遇一样,奔走相告了。

    对于有人说大鱼海棠在风格上的借鉴,有三个想法:一是模仿的内容是否在这部作品的主体和卖点里;二是风格作为展现作品的途径之一,需在上映后客观看待模仿程度;三是我们的动画电影产业还需发展。


    坚持与改变

    图片来自备忘录

    这个火柴人幼稚吗

    来自邻家小孩是幼稚,来自50年后的自己便是纯真。

    那动物角色幼稚么,想一下《口袋妖怪》里最受欢迎的角色是谁?主角?反派?其实是皮卡丘,一个虚构出的精灵。而迪士尼也创造出无数风靡世界的动物形象,相比人类,动物角色更能给人留下独立的印象,并延展出更丰富的周边获取附加利润。数月前看到南京地铁的传媒屏幕开始穿插播放《Tom and Jerry》,以80,90后为主的地铁人群并未产生抵触,可以联想几十年后若是播放当下那些“动物片”,以00,10后为主的群体应该也会接受?所谓幼稚只是作品在记忆里没有一席之地,难以唤起童心的共鸣。动物这一载体的存在并不是落后的标志。

    当下动画全龄化的呼声很高但制作圈似乎依然固执,因为根本上说,在文案 、人设、分镜、构图、原画、修型等每一个环节上,中国都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没有大师级的人物引领指导,加之海外成熟作品不断涌入,国产作品难以在大众市场立足。抛开有心无力的因素,追求更高利益也是必然原因。

    其次大众对动画片存在观念上的极端态度,这使成人市场不够壮大,难以放心的将人员,资金投入进来,而非坚持成人不宜。

    全年龄意味着没钱赚,没钱更谈不上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生产力量转移向其它方面。这里有从网络找到的一组数据:

    喜羊羊与灰太狼剧场版票房

    喜羊羊与灰太狼首次播出是在2005年,直至七年后这个题材居然还能继续吸引关注,TV版至今更新到13部。既然一锅饭炒了十年依然有人买单,为何要冒险进入不熟悉的领域,用更高的投入追求未知的回报。

    可喜的的是,这类动画在儿童市场上已显颓势,同时青少年和青年因为期间部分模仿套作的作品,对制作态度的要求不断上升,若儿童市场没有转机,伴随大众群体构成的迭代,多年后的制作者将不得不考虑高质量作品。


    过去与未来

    高畑勋:我必须要提醒他们(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国一下迎来了现代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没有原来的风格了吧。太让人失望了。

    中国动画被冠上低龄幼稚的印象是从市场化开始的,而在一些认知里,中国的动画距离创新,深度,全年龄的时代还遥遥无期。

    事实上这些年应该称作中国动画的低潮期,回首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论创新有名声斐然的水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论深度有动乱后寓意明显的《哪吒闹海》,论受众以上几部及《大闹天宫》,40年代的《铁扇公主》等都登过大雅之堂,至今耳熟能详。

    而近年也有《大圣归来》这么一个正面教材,TA在七月档的烂片海洋里一鸣惊人,一方面受到人民失落于档期而报复性的赞美,另一方面大圣深入人心受众广泛,作者对接地气的西游进行有度的二次创作,不老套的同时确保观众产生共鸣,而其中穿插的厚重东方艺术,像是皮影戏,昆曲,立刻在被海外动画洗刷多年的人们脑中辟出一己之地。有了《大圣归来》这次尝试(大圣归来票房9.56亿,超过喜羊羊系列2009-2015七部总和),观众得以从市场领域发出酝酿多年的叹息:我们无比期待面向我们的作品,而你们只要认真就行。这声叹息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新方向还是噱头动画的开始甚至只是昙花一现,便交由不久后的大海检验。

    从大海的海报来看,TA太过浪漫,太过壮观,令人怀疑成品能否达到相符的表现,但仍希望在放映后能多给一点感叹鼓励,少一些争吵挑刺,因为大海至少是一部足够认真足够特别的作品,TA有作者对梦幻的坚守,也有我们对自己美好想象的等待。

    默默期待能和那零星剧照一样飘悠梦幻的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

    挣扎12年,终究是到了天空,一如血脉里自古传承的壮阔想象力,“是关不住的”

    这是传统与开放交变中的中国作品

    是中国人的,天马行空

    2016.5.21 14:0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大·海产生的念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qo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