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处桃源,背山面水,山势险峻水流湍急。水上有一座桥,颇有了年岁,满布绿苔,似乎建成后就没人走过。桥对面一座村庄,村里人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百十户人家,整洁干净,其乐融融。说来奇怪,村里人从未跨过那石桥,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没有。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抽袋烟,聚在村头看流水品夕阳,石桥在眼里就像背后的大山一样。他们知道那边就是“外面的世界”,石桥是他们与外界的惟一联系。可是他们从未与“外面的世界”有过联系,多少辈人都这样过日子,也没什么不好。没有人过桥,桥就成了称作“桥”的东西,就如石头被称为“石头”一样。人们就这样心安理得过着日子。
又过了漫长的岁月,桥塌了,塌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就像从未出现过。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村里那群无处不在的小孩子,他们只是发现少了一件东西,就如门前少了一棵小草,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新鲜的,同时所有新鲜的东西也都是短暂的。“桥没了”的印象在脑子里一闪而过,随即消逝了,如河面上打旋的树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没什么可奇怪的。
也许哪一个孩子无意中提醒了他们的父母,也许他们自己终于发现,总之,大人们也知道了——“桥”没了。
开始他们还没有觉出什么,照常过日子。但渐渐有人就开始发慌,这种慌乱很快传染了每一个人,甚至小孩子——人们纷纷议论桥没有了。他们明知道那座桥本就没什么用,但心里仍慌慌的,至于为什么发慌却是谁也说不清楚。也许过些天就没事了吧,他们想。可时间一长,人们心里慌得更厉害了。终至于惶惶不可终日,田也荒了,街道上垃圾成堆,所有的人都被那说不出的恐慌缠住了,就连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脸上也现出了大人似的愁容。
村里的长老们商量了很多天,决定修桥。对于这个决定大家毫无异议就接受了,虽然他们知道即便桥修好了也不会有人走。
经过十分艰辛的劳动和无与伦比的智慧,一座崭新的石桥又重新跨上了对岸,它比消失了的那座更雄伟、更气派,还安装了别致的石栏杆。
桥终于修好的那一天,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全村还为此举办了盛大的落成典礼,载歌载舞好几天。
日子又回到了往日的轨道,村人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来抽袋烟品夕阳看流水。石桥就在眼前,可他们看石桥的眼光就像看自家门前的石头一样,悠然又漠然。
新的石桥会不会有人走?还是会重复前任的命运——无人走过,身上长满青苔,然后在某一天悄悄消失,或者是轰然坍塌?
村里人知道他们不会过桥,他们的后代应该也不会,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还要造桥呢?这一点没有人明白。也许祖先明白,也许后人会明白。他们就这样守着桥继续过自己熟悉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