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不对?一个商人偏说自己是为了教育,违和 。
都明码标高价了,还为自己标的高价拉上教育遮羞,还拿投资,古训、为孩子好等说辞来忽悠家长认同她开的高价,堵家长跟她讲价的嘴,感觉不对说明还没被她忽悠瘸。
真正做教育的人,首先看重的是孩子,是教育而不是钱,就算没钱为了教育也会收学生,她会吗?
那些真正办教育的人免费收了多少上不起学的穷家孩子?这为教育的节操她有吗?
在商言商并不丢人,别明明在商却硬说教育,就像那些无良僧人劝你去烧高价的香,还说是为神;你还真不敢说不,怕得罪了神;其实,那些无良僧人早不信神了,他们只信钱,从了他们才得罪神呢。
看清这些教育的真面目用心衡量它们提供的服务值不值这个价,如果不值,坚决砍,这才是和商人打交道的正确姿势
不少人正在把教育做成生意: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如何为受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如何挣钱,如何把受教育者变现,从受教育者身上获取更大的利润。教育越来越成为生意。
生意还是那个生意,教育却不再是那个教育,这个只为了叫你掏钱的教育真实的身份是生意,生意不可能为你教育孩子,因为着眼点不同,他瞄准的靶子是赚钱,怎么可能会命中教育?怎么可能有心去考虑他卖的所谓教育是不是适合你家的孩子?更不可能去用心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教育。
多少年来“教育”在人们心中都是件神圣的事,很多家长认为掏钱多少直接关联着孩子前途大小,家长们没意料到,无论多神圣的事儿只要被商人们用来赚钱,就立马贱了,从此跟神圣就再无半点瓜葛,所以家长面对这些名叫教育的商人商品,最好把他们直接看成商人商品而不是教育,起码会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那些叫教育的商人和商品,只和赚钱有关,和“教育”无关,记住这点,不仅可以减少上当的机会,还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孩子。
为了他们的利润送你孩子去被他们“教育”是件很危险的事,孩子们在他们眼里妥妥的就是一个个钱包。他们热衷的是从钱包里尽可能多的掏钱,教育的旗号不过是为了掏你钱而使用的工具。
在教育产业化,商品化,赚钱化的今天,家长和孩子们 如何鉴别那些黑心商人?其实非常简单,用你的心去感受,就算是教育已经商品化,教师已经商人化,你心的感受不会骗你,他们尊重你的孩子吗?他们重视你的孩子吗?他们对待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善意吗?他们的着力点是帮助你的孩子吗?你的孩子感受如何?
千万别觉得那些商人的瞎忽悠比你孩子的感受更可信。宁信骗子不信孩子是很多家长吃亏上当的主要原因;
想靠教育赚钱而不是骗钱,必须一心一意做好教育,换句话说,当你一心一意做好教育这件事,自然会赚到钱,如果先瞄准的是赚钱,得到的决不可能是教育。这世道要想辨别各色教育的真伪,不能只看那些商家各种各样蒙人的套路,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瞄准的是钱还是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