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25读写相承《珍珠鸟》《新型玻璃》课例研读

725读写相承《珍珠鸟》《新型玻璃》课例研读

作者: 李丹720 | 来源:发表于2022-02-20 22:41 被阅读0次

    文/丹老师

    研读于永正老师的两个课例,思考于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当堂小练笔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于老师的课堂上,让“写”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于老师课堂上的写都极具艺术性,读与写的巧妙融合,让一节节阅读课更具深度。

    《珍珠鸟》和《新型玻璃》两个课例中关于写的艺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对课文中的关键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进行写作,不同之处一个是“反写”,一个是“自述”。无论是怎样的写,都是在充分“读”的情况下自然发展起来的。

    1.相辅相承,读写目标要清晰。

    在学生写作的开始,将自己化作文中的珍珠鸟,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把课文打开,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咱们学一学。第1段谁来读?

    (第一段内容: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师:你看,如果你来写冯骥才,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我成了冯骥才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好极了。你看冯骥才,到底是作家。他心中一高兴,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我成了冯骥才家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这句话写完了,下面再看例子,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么照顾你的,举一两个例子告诉别人,举三四个例子更好。会写吗?

    于老师这一部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真的是很到位。整个课堂是一个大融合,步步都是引导,在这里于老师先是肯定学生的语言表达,接着提升难度,通过事例来表达。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写作的目标要心中有数,再一步一步为学生搭好台阶。

    例如上面的实录,指导学生写好开头,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对话”的表达方式展开。这些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在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好读懂的情况下,对于事例的了解也很清楚,因此学生在写的时候不仅条理清晰也有话说。

    于老师说:告诉你们哦,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了冯骥才,而且写了两篇。等你们写好了,先念给老师听,我也把我写的念给你们听,好不好?

    老师写下水文,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能够预设到学生写作时可能出现的困惑,这样在评析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会更胸有成竹了。

    20分钟后,于老师当面点评了几篇文章,细致,准确,学生写得每一句话,于老师都给予了或激励,或指点的评价,眼里满是学生,心里满是学生。而于老师将自己的下水文放到了本节课的最后,其教学意图可想而知,为了不干涉学生的独创思维。

    我的课堂实践:

    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引导学生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方法,并且围绕着“阅读提示”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内容、理清线索、体会情感。能够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能够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对比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和统编版教材的《珍珠鸟》后发现: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这篇课文中第3、4自然段与统编版中的《珍珠鸟》第3自然段相比,略有变动。删去了一段这样的描写: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记得当时在课堂上我们对这一处改动进行了讨论,有的说:还是加上好,让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珍珠鸟所在的环境,证明主人对它无比的关爱;也有的说:不加也可以啊,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各说各有理,但是只要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没有对错之分了。

    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也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解决了“阅读提示”中的两个话题:想想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学生在交流中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微妙变化。我们还采用了表格形式的呈现,来升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谛。

    第二课时开始时我就开始情境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珍珠鸟从怕人到不怕,也了解了作者对珍珠鸟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你是文中可爱的珍珠鸟,你想对你的小主人说些什么呢?

    学生例文:

    我亲爱的主人,感谢您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记得我刚来到家时,您把我的新家安在了窗边,用那吊兰长长的枝藤覆盖着家的四周,长长的绿叶长得异常茂盛,我仿佛生活在幽深的森林里一样安全,我的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评: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对“绿色家园”充满了想象。)

    刚开始很怕你伤害我,可你却万般小心,就连添食加水时,也不惊动我!(评:关注到了文中的细节。)后来我有了雏儿,小家伙很顽皮,还时常去打扰你,有时还调到灯绳上,把灯绳弄的摇摇欲坠,有时竟然还喝您的茶,啄您的书,我本以为你会大发雷霆,谁知,你对它却万般宠爱,我害怕它再打扰你写作。(评:这句话改成:作为妈妈,其实我很害怕它再打扰你写作。这样就更符合逻辑了。)

    通过再三呼唤把它叫了回去,狠狠地教育了它们一顿。总之,千言万语,都抵不住我对你的感谢,谢谢你,我的主人。

    2.巧妙融合,讲评细节很关键

    在《新型玻璃》的课堂上,于老师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分小组“自述”的方式,要求学生写下来,以第一人称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下来,为自己做个广告,并且要实事求是地夸自己。这样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利用课文上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在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同时,也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学习这一课例后,于老师当堂讲评作文的环节让我感触很深,简单梳理了一下:

    1.语文基础贯穿其中——关注错别字。

    在评改《变色玻璃自述》的时候,“上市”的“市”的指导,牵引到因着急写作而错用同音字,引导学生,多思考,避免出错。于老师的训练意识,时刻凸显。

    2.语言表达精细严谨——关注用词。

    学生读到“却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偷就不知道家里有些什么,没法去偷。”于老师引导:想得真周到。不过,不是“没法去偷”,而是“不会去偷“。这样细节的关注,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得更准确了。

    学生读到”我大大地希望能为你效劳。”于老师马上指导:改成“衷心地希望”。甚至开玩笑到:又来个“大大地”!是不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改成了“热情”。

    对于这样一节说明文,于老师评改作文不仅关注到了“语用”,更注意到了“道”,抓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人文情怀,循循善诱中深入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

    我的课堂实践:

    我在设计《松鼠》这一节课的时候将于老师引导学生学写“自述”的训练点迁移过来。在第二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也设计了引导学生写松鼠“自述”。于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过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通过“自述”的方法指向写作,我就仔细研读如何在《松鼠》这一课把松鼠的这几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掌握再进行“自述”。

    学生例文:

    我是一只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松鼠。我的特点可多着呢!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等等,我的颜值也是很高的哟!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美丽又动人。我的尾巴老长了,一翘就翘到了头上,这样还可以歇凉呢。我经常竖着身子坐着,那吃相跟人一样,像人们用手一样,不过我用的是我的前爪,抓起食物往嘴里送,正是因为这样人们都说我最不像四足兽了。

    学生的这篇例文是抓住松鼠的外形特点进行“自述”。课堂上我们以树状图、分段表述等方法梳理出松鼠的特点。在这样的铺垫下,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有了抓手,整体的习作内容都还不错。

    于老师的课堂将“读和写”巧妙融合,给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大的启发,认真研读课例,为自己的课堂实践添砖加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25读写相承《珍珠鸟》《新型玻璃》课例研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cm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