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是人和事物发展的动向。
趋势的形成有很多因素,比如一个人,他出身一般,资质平平,按规律来说,这人先天不足,前途渺茫,运势可能就好不到哪里去。但假如碰巧此人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勤奋努力,善于把握身边机会,他的发展趋势结果却是竹子开花节节高,出乎意料的好。
在这方面,例子有很多,有说服性的要算曾国藩了,曾国藩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举,年轻时还非常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毛泽东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曾国藩以平凡的农家子弟身份出道,天资平庸无奇,甚至算是一个笨小孩,小时候通宵背课文,爬在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
笨也就算了,身上还一堆毛病,爱抽烟,好色,脾气暴躁,常与人发生争执,喜欢聚餐海吃,爱看热闹,经常去菜市口看杀人砍头……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他做京官期间,在京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愤然回家,写信告诉曾国藩,以后务必节欲,节劳,节饮食。
照曾国藩年轻时的样子来看,不过是一个浮躁的毛头小子,一抓一大把,虽有过人之处,也实在算不上拔尖。
那曾国藩的人生之路是怎样成功逆袭反转的呢?
首先,他立志以恒
曾国藩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一生克勤克己,“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从三十一岁起,每天记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在曾国藩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
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卢梭的《忏悔录》意义更高。
曾国藩凭着这样自省的功夫,戒了烟,戒了色,也不再暴躁……他的缺点一点点消失,更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只因为重病,中断过两个多月,直到去世前一天,他依然在记日记。
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
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
其次,他正确对待挫折
年少时的六次名落孙山,和作为堂堂大清官员,在长沙不仅处处受制,还差点命丧于此。
这些失败,虽然量级不同,但因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对他的打击程度,可以说不相上下。
搁在大多数人身上,任何一次失败,都足以让人生跌入谷底,万劫不复。
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不止爬出来了,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豁然贯通,文章大进,第七次中了秀才,一年后中举,四年后中进士。
长沙失败后,曾国藩离开是非之地,去衡阳训练团军,最终练成了清朝末年战斗力最强的湘军。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曾国藩在经历人生的大挫败之后,总能把失败当成礼物,前行的脚步,从来不会终止。
《黑匣子思维》一书提到:
失败是指路明灯,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中,还未被我们熟知的部分,并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论,策略与行为。
如果一个人能把失败当成正常的反馈,每次失败之后,必然会更强大。
只有害怕失败,才会让人彻底失败。
失败,是成功的前兆,对待失败的态度,代表了他最终发展方向。
第三,坚持,坚持,再坚持
曾国藩一生体弱多病,30岁开始耳鸣,35岁得了皮肤病,困扰终生,36岁开始戴老花镜,67岁一只眼睛失明,常年失眠,腹痛牙痛,却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
每天都在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还不忘记日记,自省其身,每年写作60多万字。
曾国藩的一生,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一生。
股市反转,有反转K线形态,人生若反转,同样有反转心理形态,列举的以上细节即是典型的反转形态。
很多人在简书上写了3天5天,就嚷嚷着没意思,批评简书这不好那不好,认为自己写的多,得的少,好像别人欠他一样,依我看,你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曾国藩没有这么好的写作平台,每年坚持60万字,每天将近2000字,日日不懈怠,可曾抱怨没意思,损失多回报少了没?
写日记,是精进自己的最好方式,与其他都不相干。
人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很正常,放纵自己,一路向下。且勤且勉,日后自会有无限风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