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山半水
爱,迷人又伤人。
这并不矛盾,爱一直都在,选择必然有代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3946857/49cc9a9398b6f7ca.jpg)
观影回来,手机搜索《爱的代价》,单曲循环。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
剧中讲述了现当代一个家庭三代人的爱情、亲情故事,虽是个例,却可见一般。可能也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要解决的有关爱的命题,并且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然,电影也正是聚焦、取景于时代剧烈变化中的二三线城市生活。
老一代:爱,执着坚守
阿祖的爱情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她心中,这个她嫁给的男人就是全部。家谱里的“岳曾氏”,男人的定时寄信寄钱,就是她理解的爱。所以,认真为他守坟,准备落土陪他,村口的贞洁牌坊就是一生的写照:为爱等待、执着、坚守。而当明白男人有其所爱,并非她时,最终选择了放下。
“我不要你了”——阿祖虽在落后的乡下,却明朗不糊涂,她要的爱仍是纯粹的,让人感动、深思、乃至敬仰。
中年一代:爱,相守不安
张艾嘉饰演的慧英,坚持要将阿祖的男人(她的父亲)迁坟,与母亲合葬。私自揣摩意愿,恰恰暴露了心里的不安。人到中年,面临退休,好像已无价值与寄托,而年轻时轰烈的爱早已化为了柴米油盐,云淡风轻。尽管相守,满是惶恐。
婚姻生活几十年的平淡如水,尚没有完全摧毁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求;中青两代不可调和的沟壑,反倒愈发刺激她敏感焦虑的神经。丈夫真切的理解、偶尔的惊喜、适时的调情,或许真的可以完美抚平她心灵的波澜,使她在向前流动的湖面上平稳安详。
实际上,相爱到相守,变为了相亲。些许不安,却美丽幸福。
新一代:爱,彷徨挣扎
阿达和薇薇,是有梦想,有追求,走在路上的青年一代。他们阅历不深,资质尚浅。荷尔蒙冲动,放纵式自由。前人所谓的至理经验,在他们身上轻如鸿毛。大概,非这样,才算年轻过,毕竟,只有一回。
可能受到阿祖的强烈触动,阿达为爱滞留两年,终于要踏上北漂寻梦的列车;薇薇不想舍弃一心奋力的事业,放弃追寻亦不会傻傻等待。可能年轻的彼此都觉未来还长,机会还多,根本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彷徨挣扎。不坚定,爱就有了许多可能。
这一代,随着改革开放和西方观念的日益冲击,个人主义愈趋明显,家庭、亲情也淡漠许多,而城市比乡村尤重。
总之,成长中的阵痛,在所难免。
爱,总有代价。
爱应该真挚。且出于内心本真的爱,没有是非好坏。只是每一种选择,都会有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发生,也是爱的双方所必须要承担的,不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贯穿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
片中表达很克制,却直戳人心。正所谓,轻描淡写。小孩子在贞洁牌坊上的嬉戏,又让人唏嘘时代变迁,岁月流逝,一去不复返了。
当年,李宗盛为张艾嘉写的这首《爱的代价》,看完电影回头来听,感慨万千:
“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是永远都难忘的啊
所有真心痴心的话
永在我心中
虽然已没有她(他)”
……
“走吧,走吧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
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走吧,走吧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也曾伤心流泪
也曾黯然心碎
这是爱的代价
……”
爱,总有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