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影视曲漫简书电影院
《驴得水》:喜剧为皮,悲剧为骨

《驴得水》:喜剧为皮,悲剧为骨

作者: 小坚果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5:36 被阅读0次

    《驴得水》火了,没有任何明星,完全的小制作,连名字都低调得莫名其妙,没用什么常见的炒作手段,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火了。

    这是脱胎于小剧场话剧的一部电影,全剧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演技始终在线。每个人物都活色生鲜,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惊一乍的充满战斗力,仿佛要从银幕里蹦出来。

    好的话剧都是千锤百炼后的完美呈现,作为知名话剧,《驴得水》曾演了几百场。或许这就是打磨的力量,几百场磨下来,最近距离的与观众在情感和情绪上互动,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感觉都找的太到位了。一个矛盾接着一个矛盾,笑点与泪点就像在搔观众的痒,挠对了地方,观众一定有反应。

    舞台剧呈现形式一般会比较夸张,台词、表情什么的都会比较刻意而明显。《驴得水》作为电影登上大银幕还是有话剧的感觉和印迹,但无妨。故事足够好看,主创有足够的诚意。如今的电影市场有时变成有些人明晃晃捞钱的池塘,波光闪闪。钱的味道一飘出来,它在观众眼里就变成了臭水坑,让人掩鼻而去。而《驴得水》没有很多国产电影中通常的种种取巧,更多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朴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气息。

    《驴得水》的故事推进的荒唐,前半段有多么欢腾,后半段就有多么悲凉。民国时期,几个知识分子心怀教育梦想,来到偏远山村建立了三民学校。山区贫困缺水,条件艰苦,他们便养了一头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钱养驴。校长和老师们将驴虚报为英语教师“吕得水”,向教育局多领了一份薪水,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生活。结果几经转变驴成了一个花名册上的乡村老师,还是留学回来的,小铜匠转眼被打扮成留学归来的教育模范。外在的荒诞的壳,却有内在的精细和准确。像多米诺骨牌,层层推进的每一环节,都妥帖地符合着生活的逻辑。故事因一个谎言开始,而到最后根本收不回来只能任由它破碎在地。片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也因为这个谎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人们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当假的变成了真的,有时能比真的还真,而且真的煞有其事,振振有词。为了瞒住一个谎,不得不编造更多的谎言,你一锹我一铲地为这个骗局加码,谎言如滚雪球一般越堆越大,最后不可收拾。没倒之前,所有人都成了骗局的利益链条上脱不了干系的一环。骗局中的骗局,想停都停不下来。下级心虚,想收手,上级都不让。上级明知道下级在骗,上级阴险地利用了下级的骗,到底谁在骗谁?谁心里都藏着一丝冷笑。千方百计地给别人挖坑,互相作贱残杀。面对金钱与权势时人性格的转变,让人无法直视,直到悲剧发生。

    放荡的女主角张一曼,成了全剧最纯洁的人物。放荡,大概是张一曼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张力十足、无所畏惧,却放荡得不做作、放荡得让人觉得真诚。她跟裴魁山较劲谁先眨眼睫毛谁就是狗,她边剥蒜边唱动人干净的歌,她轻而易举地“睡服”了小铜匠。影片挖掘了这个一心向往自由的女人身上独特的诗意,自恋的“我以我的美貌担保”,迷离的灯光中挽着校长旋转的舞步……她没伤害过别人,陶醉于生活中的每一点美,她只是不愿意被束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关键时刻她比男人有担当,比那些成天满嘴大道理的人更能够坚持道德底线。她用一个纯洁的荡妇形象逼视出身边这些男人身上的“小”来,通过她的坦荡直率,对比出男人们的虚伪。既然无力反抗,以疯伪装自己是她最好的归宿,她用把自己豁出去了的方式毁灭了自己,如同羊脂球和安娜一样,她的悲剧,也和她们一样如出一辙。蒜叶终究不是雪花,在一个男权当道的社会,女人却承担要所有的罪。

    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无耻之人也曾有过人性闪烁的时刻,铁骨之人也会因现实而堕落不堪。校长性格软弱,在捉襟见肘中局促和狼狈不堪着,最终向自己女儿下跪,求女儿假扮铜匠未婚妻得到一万美元抚恤金。裴魁山小心谨慎,出事必先自保,是“你凭什么用你的情怀来绑架我的利益呀?”的利己主义者。周铁男是个愤青,充满反叛精神,几次撸胳膊挽袖子要揭开骗局,却在一枪过去后,立刻趴在地上乞求饶命,成为奴性十足的黑暗帮凶。让人觉得猥琐的小铜匠,一转身却可能出手惊呆四方。每个人物都有符号化的点睛之笔,他们是不是像极了你生活中的某些人?

    这部电影让人只想看一遍,因为哪怕一遍,也会让人难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难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驴得水》:喜剧为皮,悲剧为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j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