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由于成份问题结婚很晚,婶子新寡,经人撮合,于是他们就走到了一起。婶子和前夫育有一女,当时有四五岁,改嫁时公婆不让带走,就留给了爷爷奶奶。母女连心,小姑娘长到七八岁时到我家住过一段时间,名字金玲。后来我们和叔叔分家了,她的消息我知道的很少。
再后来金玲结婚了,和我婶亲戚。我爸说叔叔的孩子小,让我们姐妹四个逢年过节都必须去看望叔叔,所以和金玲总会碰面。原以为一个从小失去父母跟随爷爷奶奶的的女孩子,缺失的不仅是父爱母爱,还有教养。但是金玲给我的感觉恰恰相反,言谈举止恰如其分,不像普通农村妇女那样说话没有轻重,甚至粗俗不堪。喊姐从来不带名字,喊大伯大娘也极为亲切,让我们感觉一点儿也不见外(所以我也乐意用“堂妹”来代称她)。她遇事发表见解从来不用“我以为怎么样”,而是听了别人的意见后,轻言轻语,不露声色就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既不伤害别人,又能阐明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让我这个所谓的“文化人”自愧弗如,连平时很有外场的弟弟都说,金玲真不一般!
金玲勤劳能干,而且很有经商头脑。她老公长得敦敦实实,有一股子蛮劲儿。金玲把他调教得服服帖帖,不仅把所种土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寸草不见,小两口还逢集摆摊卖鞋,挣个外快,小日子过的顺风顺水。
金玲手很巧,我叔叔得脑血栓以后,行动不方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穿裤子只能穿松紧带裤子,婶子都不会做。金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得,不吭声扯了一块布自己做了一条送过去,穿上长短胖瘦正合适。
金玲人情世故很练达。就身份来说,她是叔叔的继女。按说她对叔叔态度好歹,外人都能理解,毕竟没有养她。可是,她每次去走亲戚,看望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还对这个继父照顾有加。这次做个穿的,下次买个用的,从来没有甩过脸色或说过过激的话语。最让我感动的是叔叔去世时,她并没有把自己摆外,和我们一样披麻戴孝守灵两天两夜,置办供品鸡鸭鱼肉荤素俱全。尤其是家祭时,在农村这是个重头戏,看热闹的很多,大家都想看谁会拜的花样多。我们姐妹四个商量咋拜,谁也没有学过那些繁冗的礼节。最后大姐说,就磕几个头吧,平时也没少看他,叔叔也不会怪罪。我们姐妹一起磕过头进屋继续守灵,弟弟在外哭得拉不起来。想想叔叔命运多舛的一生,本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却又匆匆离世,大家不禁再次泪奔!
轮到金玲家祭时,她神色庄重,打拱作揖,不紧不慢,有板有眼地行了当时流行的二十四拜!记性之好,动作之流畅,不能不让人感叹。最后出殡时,她照样一路跟随,送叔叔入土为安。
我为叔叔不幸命运唏嘘不已时,也为感到他庆幸,因为他又多了一个贴心的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