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妙笔读书谈写作
「文学笔记」原谅我词穷,写不出你要的颜色

「文学笔记」原谅我词穷,写不出你要的颜色

作者: e09cad352b12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0:32 被阅读196次
    图片来自网络

    看《聊斋》,是始于情节,陷于人物,忠于画面。赞它一万遍都不为过!

    在舒老师的课上做聊斋分享后,一位朋友私信我,说她鼓足勇气,才敢选择一个日光朗朗、阳气最重的时候听完我讲的东西。

    「你分享的最后那一段好吓人,吓得出一身冷汗」

    真的是好可爱的女生啊!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聊斋》会给人这么可怕的印象。

    为什么他写的故事,我们闭上眼就可以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甚至就像看电影似的,一个个镜头从脑海里掠过?以前我会认为,那是因为自己的脑洞太大。

    但现在才知道,是因为作者的文字所呈现的画面感太强。

    如何才能在文章中塑造较强的画面感?自然离不开色彩的使用和描绘。

    比如这样一个句子:

    她穿着睡裙

    嗯,好吧,睡裙,那又怎样?穿着睡裙的女孩有什么特别?这样写谁也记不住。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十八岁的女孩,穿着玫粉色睡裙,拖着米黄色人字拖,懒散的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加上了颜色之后,一副黑白画面瞬间切换成彩色,整个人都明亮起来。

    《聊斋》正是如此,蒲松龄跑到调色盘,随便拈个颜色一抹,角色就活灵活现冒了出来。

    《山魈》描写山鬼: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

    《捉狐》:物大如猫,黄毛而碧嘴。

    《宅妖甲》: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

    《妖术》: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

    《鹰虎神》:近视之,面铜青色,依稀……

    《画皮》: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贾儿》:衣老棕色。

    《庙鬼》:见一妇人入室,貌肥黑不扬。

    《海公子》:忽花中一丽人来,红裳眩目……

    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在KINDLE上标记的时候,为蒲松龄惊叹,怎么可以用到这么多种不同的颜色!

    回想自己写作文,最有画面感的句子竟然是: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着几朵白色的云……羞耻感油然而生,发誓以后写文章要用到更高级的颜色。然而……并没什么用,当我拿起笔来才发现,色到用时方恨少

    抓破脑袋你能想出多少种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至多加个金色、银色、杏色或是天蓝色。这色彩分明的大千世界,活生生被你给画残了。

    因此,我们要如何修炼出更多颜色的辞藻,丰富文章的色彩呢?

    1.收集色卡

    你没看错,绘画需要色卡来辨析颜色,提升对色彩的敏锐度,写作也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是不是看了色卡,才发现:江山如此多娇,只怪我当初眼瞎!


    2.观察观察,再观察

    知道了色彩之壮美,也不能乱用。

    比如:

    柔和的阳光下,她脸上的黑色绒毛似乎在随风轻舞。

    What?你确定这不是腿上的汗毛?

    女神的脸上有细细的绒毛,但其实不是黑色,尤其在日光照耀下,呈现亮白色,显得面部柔和亲切。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细致观察:颜色在不同环境有哪些变化。我记得以前画石膏像,涂阴影的时候,并不是全部都涂黑,而是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后来画彩铅时,对颜色的感觉更不一样,同一个橘子在光照下是淡淡的橘色,在黑暗中又加上了暗红色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在文章中有所体现,会更接近生活,还原世界的本色。

    3.积累色彩的词汇

    作家毛姆就是非常擅长积累的人,他的《作家笔记》是五十年创作中收集的素材和思考。其实,我们每一个写文的人都需要这样一本笔记。

    现在的手机都有备忘录,连WPS都是跨平台通用,随手记录东西之后,在哪里都能看到,实在是太方便了。所以,在看到一篇画面感极强的文章时,我们需要随手记下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展示人物个性、外貌以及渲染环境的。

    当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再想写文章时,即使脑海中还是有点匮乏,起码我们可以拿起色卡和手机里面的记录,好好思考自己该用哪一种颜色来搭配自己的人物和情境,做到下笔如有神。

    这个色色的世界,值得我们静下心来,好好体验一番,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笔记」原谅我词穷,写不出你要的颜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bs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