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艺海
知识点||瓷器釉色识别指南(捌)

知识点||瓷器釉色识别指南(捌)

作者: 三吱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3:25 被阅读17次

捌丨红 釉

铜作为着色元素在低温氧化气氛中形成了汉代的铅绿釉,而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可呈现瑰丽的红色。唐代长沙窑偶然有过高温铜红釉的制作,宋代钧窑把铜引入含铁的青釉中形成了玫瑰紫、海棠红等铜红窑变釉,但这些都不是通体一色的红色釉。

直到元代,景德镇才攻克了铜红釉烧造困难这一难题,开始批量生产通体红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不过元代的铜红釉色调偏暗,这一问题到明永乐时期才得到进一步解决。

鲜 红 釉

明代永乐鲜红釉最负盛名,为高温铜红釉,釉色莹润透亮、较元代更为纯粹鲜艳,如初凝的鸡血。鲜红釉有诸多名称,宝石红、霁红、祭红、积红、极红、醉红、宣烧、等均指此时的高温铜红釉。明宣德之后铜红釉烧造少有烧制,佳作更是罕见。这一困境直到清康熙时期才出现新的转机。

明永乐红釉僧帽壶盖 现藏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摄影:动脉影

郎 窑 红 釉

亦称“郎红”、“红郎窑”、“牛血红”、“鸡血红”等,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在模仿明代宣德鲜红釉基础上派生的新品种,“郎窑”指当时的督窑官郎廷极。

郎窑红的红釉不仅呈色稳定均匀,而且还具有流动感。仔细观察,从上到下,器物的红色从浅到深分布,由于红釉厚重、向下垂流,器物的口沿釉层较薄,露出一圈白边(称“灯草边”),靠近底部的颜色近乎黑红;由于采用特殊的工艺,红釉流至底部没有高低不齐地向下垂流、而是奇妙地凝聚到此为止,在底部形成整齐的边缘——这就是俗称的“脱口垂足郎不流”。

郎窑红釉瓷莹澈浓艳,有强烈的玻璃质感;郎窑红的釉层凝厚、色调温润,像宝石一样光润明艳。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豇 豆 红 釉

豇豆红釉和郎窑红釉一样,是清代康熙时期创烧的高温铜红釉,红釉中因部分氧化而产生绿色苔点,“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因釉色似豇豆之色,故名。

豇豆红釉总体来说没有郎窑红釉那样厚重浓艳,釉色偏浅,且颜色并不完全一致均匀,出现自然的或红或绿或灰的斑点。

豇豆红因呈色的不同有各种雅名,色泽红艳的叫“美人醉”、“桃花片”;釉色形成绿而带深浅苔片的叫“苹果绿”;釉色浅而带灰的叫“娃娃脸”,更浅的叫“乳鼠皮”。豇豆红釉因其色妩媚淡雅而富有诗意,常作文房等小器的釉色。

清康熙豇豆红印盒 现藏波士顿美术馆 摄影:动脉影

霁 红 釉

亦称“祭红”,清代康熙时模仿明宣德鲜红釉所制,烧造极其困难。

清雍正祭红釉长颈瓶 现藏南京博物院 摄影:动脉影

矾 红 釉

明代嘉靖之后鲜红釉实难烧造,矾红釉因容易烧造而用来代替。矾红是一种低温红釉,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下烧成,亦称“铁红”。因其施釉方法是用毛刷蘸釉把它涂抹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釉面常常可以见到明显的刷痕,亦称“抹红”。矾红釉的颜色没有鲜红釉那样浓重艳丽,微微偏橘。

明嘉靖矾红釉梨式执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珊 瑚 红 釉

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时期盛行。釉色均匀,釉面光润,其色红中闪黄,可与天然红珊瑚之色媲美。珊瑚红釉还常用作色地、或描金装饰、或绘以粉彩、珐琅彩等。

清雍正珊瑚红釉双耳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 红 釉

以金为着色剂、烤烧而成的低温红釉。因其技术来自西方,又称“洋金红”、“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如胭脂之色,故名。呈色有深浅之分,浅淡的一般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淡的叫“淡粉红”,比胭脂水浓重的叫“胭脂紫”。金红釉创烧于康熙末年,雍正时期制作最精。

清雍正淡粉釉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点||瓷器釉色识别指南(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d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