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丘,字昭回,后改字子嵩,原籍庐陵(今江西吉安),随父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
宋齐丘的父亲宋诚是唐末镇南节度使钟传的副手,他爹死得早,没亲没故的宋齐丘只好投靠了钟传。
宋齐丘19岁那年,洪州遭到吴国军队攻击,钟传阵亡。宋齐丘成了流浪儿。
909年,徐温掌权。徐知诰被任命为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开幕府,纳贤士。
宋齐丘感到机会来了,他“面试”时只说了二十个字,“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松竹无时衰,蒲柳先秋落。”
一首别致的小诗,让徐知诰很是欣赏,于是便留宋齐丘在身边。
918年,徐知诰被养父调任润州(今江苏镇江),徐知诰很不高兴,不想干。
宋齐丘用拨火棍在炭灰上画了润州、扬州的简图,扬州旁注上“徐知训”三个字。徐知诰思索片刻,会心一笑,次日即启程赴职。
宋齐丘的意思是说:徐温将亲生儿子放在吴国首都扬州,此人志大才疏,必会出事。而润州与扬州仅一江之隔,扬州若有事,可以迅速摆平。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扬州大乱,徐知诰立即引军渡江,杀了朱瑾,平息动乱。
从此,徐知诰的继承人地位稳固,宋齐丘也跟着平步青云。
927年,徐温死,徐知诰独揽大权,宋齐丘当上了宰相。
又过了十年,吴帝杨溥脱下黄袍,让位徐知诰。徐知诰改名李昪,成为南唐开国之君。
徐知诰封官,给宋齐丘加司徒的空衔,位高,但无权,不准他参与政事。
宣读拜官制书,徐知诰称宋齐丘为“布衣之交”。宋齐丘不顾朝礼,大声道:“臣是布衣时,陛下也不过是一名刺史,今做了天子,可以不用老臣了。”
宋齐丘拂袖而去,他的“拂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徐知诰镇守润州时,在府邸后花园里的池塘上修建一座亭子,搭上木板。他与宋齐丘常在亭中议事,命人撤去木板,所议何事,外人不得而知。
又或者,他们在堂上置一座灰炉,终日拥炉而坐,用炉灰写写画画,旋即抹去,将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
宋齐丘性格急躁,“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
史书上这样写徐知诰当时的反应,“烈祖(徐知诰死后的庙号)谢之,乃已”。
宋齐丘以为发个牢骚,耍个小脾气,皇帝肯定给个面子。谁知皇帝已经不是当年的刺史了,不吃这一套。
宋齐丘无可奈何,只好回家喝闷酒。
943年,徐知诰中毒而死,儿子李璟即位。
李璟的宰相,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作者冯延已。
冯延已是宋齐丘的学生,才识远逊于师父,李璟也是才具平平,与冯延已倒是君臣相得。
担心宋齐丘计谋老辣,给自己下绊子。于是,宋齐丘只好慨叹着“鸟尽兔死,弓藏犬烹”,归隐九华山了。
冯延当政期间,南唐先是进攻湖南,又进攻福建,以干戈为儿戏,“外乏师旅,内竭帑藏”。
南唐人恨极了冯延己,以及李璟宠爱的其他几位文臣——陈觉、魏岑、查文徽,称作“五鬼”。
他们都是宋齐丘的学生,又被称为“宋党”。
当时南唐党争激烈。“宋党”的坏名声,有被对手抹黑的成分在内。敌对一派,以翰林学士常梦锡为首,孙晟、韩熙载等人为骨干。
此时,中原政局一变,后周世宗柴荣上台。在位六年,柴荣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北破契丹,南取南唐江北十四州。
“淮甸疆境弃如土芥”。李璟愤恨不已,将冯延己等人也如土芥一样抛弃了。
宋齐丘成了被殃及的池鱼,皇帝一纸诏书,将他软禁在九华山。
最后的一击来自敌党。钟谟出使后周求和,回到金陵,告诉皇帝:“对方说了,‘朕与江南分义既定,然宋齐丘不死,殆难保其久永’。
这显然是个谣言,栽赃嫁祸于柴荣。但李璟相信了,随即命人断了宋齐丘的粮食供应。
959年正月,绝粮七日之后,宋齐丘被活活饿死,享年七十三岁。
他生前曾说:“至于千恳万端,只为饥寒两字。”人们说,这是“自谶”。
(资料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