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讲了关于人物原型的设计,本来想一连讲45种,可那些人物原型根本不适合国人的小说,而且过于死板。
我就总结了另一种方法,在上篇文章已经讲过了,去《山海经》或是中国古代神话,也可以去童话或是别人的小说中去找原型。
比如你喜欢金庸笔下的黄蓉,就可以设计一个有她那种性格的女孩,减少性格中的一种属性或是增加一种你身边朋友的性格都可以改变人物原型,变成专属于你的角色。
比如你喜欢郭靖的侠之大义,却不喜欢他的过于忠厚(那种性格在当今是要发好人卡的,就可以加入一些其他鲜明些的个性)反正我是不太喜欢面瘫式男主角,为了显得超酷,甚至可以吃粪,那就即恶心又造作。
像小鱼儿、陆小凤那种男主角不香吗?还有现在被炒得一踏胡涂的韦小宝(非张一山版)不也非常讨喜吗?
不要把男孩子搞得千人一面,都是冰块脸,冰山性格,我特别不喜欢《花千骨》里的白子画,倒是满喜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夜华,虽然性子也是冷冷的,但那是事出有因,责任重大,而且私下里也还是个憨憨。
尾鱼大大的每本小说中男主倒挺出彩,因为生活在不同环境,境遇不同,所以性格也大有差异,对话也有趣。
人物性格说得太多了,收一收,今天讲讲故事的行动模式,这个我早就在研究,一直没什么成果,最近才有所感悟。
故事模式就是把许多元素联结成序列,按照特定方式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感觉,增加小说的艺术性。
而模式大概有六种:线性模式、迂回模式、螺旋式、分支式、爆发式、套娃式,几种模式相互组合,将情节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变化莫测的故事,只有新颖才足够吸引读者。
一、线性模式
视角自始至终依随单一的主要角色发展,故事随时间走向或生命历程来说明。
这种故事的主角都是愿望单一,中间没有过多的波折,也是故事的最基本模式。
一般的电影或小说都是此类模式。
二、迂回式故事
依循无明确方向的曲折路径前进,在大自然里,迂回形式见于河流、蛇以及星斗等。
故事比较曲折,故事中的主角有所但渴望并不强烈,他任意走过许多地方,遇见不同社会阶层的许多角色。
历险类的情节就是迂回模式。
《诡秘之主》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像《盗墓笔记》《鬼吹灯》等都是如此。
三、螺旋式故事
路径环着中心绕圈推进。在大自然里,螺旋结构见于海螺、兽角以及龙卷风等。
悬疑或是惊悚片喜欢用这种方式处理,故事中某个角色不断重返某一事件或回忆,逐步深入地探索。
最近在看《沉默的证人》是阿加莎奶奶的悬疑破案故事,就是波洛探长不停的在各个证人之间的探查,来逐步拨开迷雾,控查主人公的死因的。
而东野圭吾的《长长的回廊》也是利用闪回和现实交织来实现螺旋模式的。
四、分支性故事
分支结构是一套路径系统,从几个中心点通过分列及衍生更小的分支而延展。在自然里,分支结构见于树木、树叶和江河流域、雪花。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每个分支通常代表主角探索的某一社会或该社会的某个时期。
我最近看的电视剧《盲侠大律师2002》就是这个结构,第一个小单元故事写了一类人的生活模式,比如有智障女孩被杀害案,变性人难以继承遗产案、明星与平民面姓争抢换心脏资源等……都是社会的一角缩影,很尖锐,所以很好看,也属于分支模式。
记得以前看过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也是这类型的故事。
五、爆发式故事
爆发式是指多条路径同时向外延伸,在大自然可见于火山和蒲公英。
在一个故事中,你不能同时向观众展示多个元素,即使在单一场景中也不能这么做,因为你还是得将事情一件接一件说出来。
因此,严格意义上的爆发式故事其实并不存在,不过可以制造同步进行的表象。在电影创作中,可通过交叉剪辑来达成。
《吞噬时间的恋人》中就是以三对恋人为各自线索,其中的几人之间又含有联系,齐头并进,一起进行的,直到最后才揭示这三对恋人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可以利用因果关系来写爆发模式的故事,到后期才揭秘其间的关系,会令故事会有吸引力。
六、套娃式故事
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看似无甚关联,但却有千丝万缕不能分割的联系。一直套到最后的中心层,提示故事的谜底
这几年很流行无限流小说,一个故事起头,然后进入不停循环的系统里完成任务,或是得到某人的青睐等。
主角只有一位,不停的进入各种故事里,故事看似无关,却又有着紧密的关联,一个套着一个,形成套娃式故事模式。
比如《别在垃圾桶里找男朋友》就是套娃模式,别看名字很em……但故事情节其实很好看。
其实现代的网文为了求新,很多都用了几种模式,甚至可以结合全部模式,只要你脑洞够大!
关注不迷路,私信有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