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如今,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
然而,听过,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思绪,总是太容易受到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干扰,飘散到过去,或者未来,唯独,最难做到的是,停留在此时此刻的当下。
所以,我们通过关注呼吸,在一呼一吸间,感受此时此刻的发生;
我们练习冥想,把一个又一个跑远的意识,拉回到此时此地。
除此之外,我们都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对我们言传身教,她,就是我们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64615/8029e22434c9b14a.jpg)
源起
下班回家,刚进门,一年级的女儿蹦跶地跑到我跟前,
“妈妈,我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我今天就可以一直玩了。”
女儿的开心溢于言表。
晚饭后,我突然想起,今晚还约了个一对一的外教课。
眼看着,离上课还有20分钟。
看着开心的女儿正准备把自己那一摊子白天上课,没空玩的玩具一个一个摆开阵势,我心里一边因为时间的临近而着急,一边担心该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女儿。
看着墙上的时钟一分一分地临近,我硬着头皮,凑到女儿身边,
“咱们今天还有一节外教课程,怪妈妈刚才才想起来,只有25分钟,等上完,妈妈就一直陪你玩到睡觉,好不好?”
话只说了一半,女儿的小脸就瞬间从晴到阴,又从阴到下起小雨。
这个时候,理智告诉我,要先和她共情一下,而不是这样单刀直入;
可是,我仍然是用了最简单的招数——利诱,
“只有25分钟哈,坚持一下,很快就过了;学完,妈妈就陪你一起玩。”
小脸上还挂着眼泪的女儿,不情不愿地坐到了电脑前。
我心里知道,她心里并未接受,只是更多地考虑到的是我的不高兴。
当下是什么?
事后,我也在想,从时间上来说,25分钟真的不长,尤其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
我试图用“划算”的概念,跟孩子沟通,坚持25分钟,或者现在开始难受,再加上整个上课的时间,这样时间维度上更长了,不是难受的时间也更漫长么?
不如,现在就开心接受现实,也就区区25分钟而已嘛。
——以上这些,都是我头脑中的“声音”。
在这一刻,我是活在未来的,因为未来是美好的,未来是妈妈可以陪我玩更长的时间,所以,当下的现实可以忽略,可以忍耐。
然而,女儿是活在当下的,无论未来有多么多么的美好可期,她在那时那刻,都是沮丧的,她没法用未来的憧憬去抵销掉当下的失落与难过。
因为,当下的眼泪,当下的难过,就是她的真实存在,她不能像大人一般,为了追求未来,能完全忽略掉当下的感受。
她是,真正专注在她的每个时刻里。
她让我看到了,我的惯常做法,这样习惯地对待着她,也这样习惯地对待着我自己。
太多的人,也包括我自己,一边抱怨时运不济,运气不佳,一边憧憬未来的美好目标、望洋兴叹,只是这些,都无法产生真实的内心的力量,相反滋生出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焦虑,对生活的焦虑。
《当下的力量》中,作者写道:
“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对生命的感觉、对存在的感觉,只是发生在当下里,没有跳脱,没有逃避,没有快进或者快退,而是进入到当下里,和这真实的生活与感受,交织与碰撞,与当下的每一种感受亲密接触,体味人生的每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