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散文
关于阅读纸质书籍的一点想法

关于阅读纸质书籍的一点想法

作者: 灿烂jx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05:20 被阅读0次

现代人对于手机的依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前不见古人是肯定的,后面的来者,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定也是史上绝无仅有。

我自己就是一个“手机依赖症”患者,用它写字儿,收发邮件,购物,支付,消费,阅读,查阅资料,亲朋好友间沟通,拍照,工作,导航,娱乐……

现在的手机可以说无所不能,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离纸质传统书籍也就越来越远,离经典著作更是快到遥不可及的地步了。

有人说手机上推送的文章也读了很多,虽说没有读纸质的书,但是阅读量不能算少。

不过,那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对我们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是它大量占用了我们深度阅读的时间,容易让人形成一种依赖。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通过手机搜索来获取各种需求的答案,获得知识碎片,所以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动脑思考,更不愿意主动记忆,这就很难形成有深度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至于具有批判性、理论性的思考就更是无从谈起。

惯性依赖手机,还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构成威胁和挑战。

所以,我们还是要适当的放下手机,拿起纸质的经典著作去读一读。

说起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成为名著,之所以能流传上百年,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门坎,对阅读者没有年龄、性别、贫富、健康、阶层等等方面的限制。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有它普世的价值。

只要你识字,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翻开来读。至于读后的感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坏与对错的差别。

现在繁多冠以“霸道总裁爱上职场小白”的城市套路小说,其实都是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淘出来的桥段,用来吸引那些涉世不深又没读过多少经典作品的年轻人,而且相当有市场。

而那些读过经典的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会吸引他的眼球,甚至可以说是不屑一顾。所以说与其浪费时间去追捧那些糟七糟八的东西,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去读一部经典作品。

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先从薄薄的字数不多的名著开始,比如《小王子》、《茶花女》、《老人与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爱》等等。抑或从自己喜欢的题材上选取一部作品开始,比如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家庭社会伦理题材,女性题材等等。

如果能沉下心来,世界名著是最佳首选。《红楼梦》、《红与黑》、《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等等,这些都是读完之后一定会引起你深度思考的绝好作品。

还有一种简单的阅读选择方式,就是从推荐阅读书目中选择。这一点,度娘是我们如何选书最好用的帮手。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是首选,传统人生指导类书籍,比如《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论语》等等都是特别好的选择。现代作家沈从文、老舍、巴金、矛盾、林语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特别用心去读。当代作家中莫言、路遥、余华、陈秋实、刘震云、迟子建等等的作品也都可以做阅读首选。

特别要推荐两位国际化的作家,一位是华裔美籍女作家严歌苓,她的作品有好多部被搬上电影和电视屏幕,未改编的原著与电影电视相比,更容易展现隐藏在社会背景和作品人物背后的真实人性。还有一位是阿富汗裔的美籍作家胡赛尼,他的三部作品全都读过,都是以饱受战乱的阿富汗为背景,残酷和沧桑的现实背后,闪烁着不曾泯灭的希望。

这两位作家的作品,给我的阅读体验都非常舒服,阅读收获和阅读感受更是深刻,尤其是人初本性中的美好善良,无论是何种境遇下,都闪耀着光芒。

另外一种简单有效的阅读方向是从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读,这是我曾经的阅读经验,很有效。比如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国的高行健、莫言,加拿大的爱丽丝门罗,日本的川端康成、石黑一雄,前苏联的普宁、索尔仁尼琴、肖洛霍夫,等等。

总之,阅读纸质书籍的那种书卷感,是手机阅读所无法比拟和体会到的。相信每读完一部经典和名著,都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不信,现在就放下手机,读一部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阅读纸质书籍的一点想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lo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