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志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58: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58: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07:25 被阅读11次
虎纹石磬

国语·周语下·第六则·三

王弗听,问之伶州鸠。

对曰:「臣之守官弗及也。臣闻之,琴瑟尚宫,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圣人保乐而爱财,财以备器,乐以殖财,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尚议,革、木一声。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雉,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草木以节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今细过其主,妨于正;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细抑大陵,不容于耳,非和也。听声越远,非平也。妨正匮财,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于是乎道以中德,詠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宁,民是以听。若夫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听之不和,比之不度,无益于教,而离民怒神,非臣之所闻也。」

笔记

周景王打算铸造无射钟,搭配大林钟,单穆公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景王不听,又问了司乐官州鸠!伶氏历代掌管音乐而且干得不错,所以后世的人就用伶来代称乐官。现在还有伶人一词。

伶州鸠回答说就我的官职并不适合判断这个事。言外之意,不从政治民生层面来说这个事,他要就音乐论音乐。

他说琴瑟适合演奏宫调,钟声大,适合演奏羽调,石磬适合演奏角调。笙箫可以调音。乐音低弘不逾越宫调,尖细的不超过羽调。宫调是主音,依次到羽调。圣人安于音乐而珍惜财富,财富用来置办乐器,音乐用来增殖财富。

古人以音乐察省风土,安排农事,所以音乐可以生财。

青铜和石头做的乐器崇尚细声,轻的乐器崇尚宫调。所以各种乐器有比较固定的音调规矩,像鼓和柷敔只有一声,没有变化。说完这一些,伶州鸠同样把话题拐回到了政治上。

他说政治就像音乐,音乐要八音能够和谐,声音的粗细没有逾越的地方,就能够均平。八音用来和谐乐调,十二律用来均平音声。钟磬奏出乐音,琴瑟笙箫衍成曲调,诗句用以表达,歌声用以咏唱,笙竽发出和声,埙缶加以装饰,鼓柷规范节拍。这还没完。

伶州鸠把音乐的和谐,上升到了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人民福祉的高度。如果音乐不合会怎样?夏天有冰雹,冬天没有冰雪没有李子梅子。景王想要在无射上加大林,大林是细声,盖过无射钟本身的声音,这就是本末倒置,妨害正声。

今天我们说以正视听,音乐家听音乐说这个音不准不对,音乐的和谐有影响吗?当然有!空袭警报的声音、120、消防车的声音,都是不那么和谐的声音,至少大部分人应该不会主动重复听,唯有不和谐,才能刺破苍穹,起到警示的作用。

伶州鸠判断无射尖细的音声为大林钟低弘的音声所抑制凌掩,不能动听入耳,就不是和谐。听起来低沉迂远,就不是均平。既干扰乐律使财用缺乏,其音声又不和谐均平,就不是乐官所能管辖的了。

大林钟拓片

伶州鸠与单穆公的意见一致。但是景王不听。

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志成城,众口铄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言,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笔记

周景王二十四年,大钟告成,伶人说非常和谐。景王大概有点得意,对伶州鸠说:“你看钟声和谐!”

伶州鸠回答说还不一定。

景王问为什么?

伶州鸠回答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开心,这才是和谐。如今花费了财物而民众疲惫,无不怨恨,臣不认为这是和谐。百姓都喜好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三年里面耗费钱财的事情做了两件,恐怕都是要失败的。”

景王说你老了,知道个屁!

周景王二十五年,景王驾崩,钟声不和谐,为啥呢?伶人欺骗了景王,为啥欺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哄景王开心!

在铸造无射钟之前,景王曾经问过伶州鸠音律方面的问题,这是《周语下》第七则的内容。

第七则篇幅本身不长,但注释很多,可以看成是周代的音律制度详解。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58: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dn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