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佛教徒的日更杂想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06:05 被阅读117次

日更,是简书平台的一个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每日更新。每篇文章公开发布后,到次日都会得到不同的鼓励——体现为简书钻。

一开始,我以为简书钻的多少只跟文章点击数、点赞数、回复数有关。但渐渐发现,有的点击数不高的文章,获得的简书钻数目却不低。这才明白,其实这里边大有玄机。也就是说,大多数读者的作用其实发挥了比较小的作用。真正发挥最大作用的,是数字背后我们不知道的少数人。

其实,这些也很正常,社会当中很多事也是这样的。比如佛教界,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都是在帝王和高层知识精英人士的支持下,才得以在中土立足,发展传承。而大多数信徒只是跟着少部分大师,亦步亦趋,没有能力主导佛教大局的走向。

外在的住持体系是这样,内在的教理把握也是如此。能够深入经藏,获得深层智慧的人总是少数,拥有教义解释权(或者说是能力)的人也是少数。这少数人可能是孤独的,不为人知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粉丝关注他们。但他们的工作却是佛教在当时代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力量。普通大众只是接受他们的诠释,没有意愿(多数也没有能力)参与教义诠释行为。

这一点,在古代很容易被理解。因为那时候的教育就是精英教育,是为统治当局培养管理者的行为,本不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只需要接受教条宣贯,听话顺从即可。所以,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很低,甚至识字率都很可怜。因此,对普通大众而言,“能念书、能写字”在那时候被当做一种了不起、但不一定有用的技能。这种情况在僧团内部更加明显。

民国时代新思想的涌入,一部分改善了这种风气,但是,据印光大师考察,当时僧人的识字率仍然不超过十分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多数僧人实际上没有条件和能力学习教理,自然只能跟着老一辈,耳传心受,亦步亦趋的延续传统了。

到了当代,由于国民教育的普及,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开展,不认字的非常少见了,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有很高比例。加之印刷技术提升,网络资源发达,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打破传统弘法权被垄断的机制。虽然大体上,决定佛教整体走向的,仍然会是上层的精英分子,但是,底层信众实际上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时代给予大众的机遇,实在不应该错过了。

但是传统的惯性仍然很大,教内维护长老尊严的传统势力仍然强大,反智化传教依然很盛行。很多信众也由于文化基因的控制,自觉接受这种落伍的教化形式。给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转型造成巨大障碍,也滋生许多不可描述的丑恶现象,令佛教的前途一片黑暗。

在当前体制下,需要教内有识之士多动脑筋,洞察形势,找出新的思路,每日更新,拱切碎流,做好佛教启蒙运动,也做好佛教转型的理论构建,给中国佛教一个更好的未来吧。

相关文章

  • 一个佛教徒的日更杂想

    日更,是简书平台的一个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每日更新。每篇文章公开发布后,到次日都会得到不同的鼓励——体现为简书钻。...

  • 日更杂想

    忽然发现,从西藏回来后写的日更都没有简书钻了…… 进入简书首页,总是有不少的广告页面..... 首页推荐的“文章”...

  • 日更杂想

    昨天开始发烧,在上海很痛苦的猫在酒店里,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家里感觉好幸福。 人很晕,不想思考,头痛欲裂。我忍不住在想...

  • 日更—杂想

    最近下班回来一直没学习,有些惭愧。 要么就是觉得上了一天班想休息一下,要么就是要收拾屋子洗衣服,弄完又要做饭了。 ...

  • 日更杂想

    一年前,在犹豫中开始日更虽说报了坚持下去的想法,但是并不能确定一定会达到目标。中间的过程自然也纠结过,200天以后...

  • 关于日更杂想

    找不到日跟主题,有时候难免会失望,这几天,时时陷入惶恐之中,日更的时间是越拖越晚。放弃吧,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休息几...

  • 日更挑战(十一)——杂想

    早上醒来,发现已经是七点钟了,发现自己在4点半的闹钟响过之后,就一直在做梦,梦中的情节很复杂啊,但是当自己醒来的时...

  • 日更搁浅杂想(208)

    好久没更文了,因为添了小宝,进入了24小时带娃模式,原本的作息规律,全盘打乱,让娃吃好,睡好,自己能休息好,顺带能...

  • 日更——第49天 杂想

    都说童年无忧,于是静心回想童年点滴,希望能找出童年的忧。运动中的跳绳,每次蹦哒不了几个,脚或胳膊就会被绳子缠绕;跳...

  • 日更《杂》

    20200521 记得小时候,写个周记都头疼的要死,日记更是从未写过,除了惰性,可能就是勇气缺乏吧。 如今也陆陆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佛教徒的日更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m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