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我正在看书,手边的手机提示音响起,打开一看,是一个朋友发来的一张精致的茶盘图片。
“静水,你喜欢喝茶吗?”我刚点开图片,一条信息跟了进来。
“很少喝,喝了睡不着。”我很诚实地回答。
“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想我。”朋友调皮地回应。
朋友的玩笑加上节日的悠闲,勾起了我的回忆,也引起了我对茶文化的好奇。
忆茶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里总有一个绿色的铁皮茶叶罐,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除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款待来客,还有饭后的以茶待客。在茶香氤氲中,看着大人满意地品茗畅聊,小小的我并不懂得那干枯的叶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学问,一壶又一壶,喝不完,说不尽,喝茶竟然成了待客之道的标配。
那个古老的茶叶桶,那一套白瓷的茶具,在我家待了好多年,我后来求学离家,父母家也搬了好多次,就不见了它们的去向,可能每一样物品穷尽其使命,必然会被取而代之的。
在我的记忆中,茶就是这样的身份,只出现在家里有客人的场景,待客的礼仪而已。
后来自己成家,家里也从不缺茶,不是因为要待客,而是因为夫君爱茶,我喜饮白水,他则茶不离手。家里总存放着各种各样的茶,我不识茶的种类,只看到各种精致包装上瓶瓶罐罐上的文字,其实在我眼里都是干枯的叶子,貌似品相有点不同而已。
再加上近几年姐姐也迷恋上了茶,什么普洱、红茶、绿茶、铁观音……各种茶的口感、功效,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是喝茶的工具也是换了一套又一套,越换越高级,摆在客厅茶几上,忙碌之余便能悠闲地喝喝功夫茶,在洗茶、泡茶、饮茶中自得其乐。
姐姐也曾试图说服我,还送了我一套茶具,我收下好意,拿回了家,但后来却摆在了老公的办公桌上。我总觉得日日忙忙碌碌,好像没有饮茶的闲暇,依旧执着于我喜欢的白开水,随手取来一饮而尽,想来自己也确实有些无趣,因不懂得体味文化,也便不懂得茶中之乐。
因为我没有喝茶的习惯,对于茶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只是平时跟朋友谈事情的时候会饮那么几杯,至于茶的好坏,我完全品不出,只要沏茶的用具是好看的,我便觉得赏心悦目。
看着翻飞的干叶在茶壶中变得丰盈饱满,清水慢慢浸染上了茶叶的颜色,淡淡的黄,浅浅的绿,或浓或淡,或微苦或微甘,芳香四溢,喝一口,满满咽下,每个浸润其中的味蕾,都跟着活跃起来,小口浅酌,安享片刻的安然,也便体会到了一份恬淡!
每年过年回家,饭后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喝茶。爸爸的茶都是别人送的,据说茶的品质也不错,看着他慢悠悠地执壶沏茶,我心中便会生出一种温暖。尽管喝茶会影响我的睡眠,但我依旧会陪着喝,我不能丢掉一家人聚在一起品茗谈天的快乐。
只可惜疫情阻隔了我回家的脚步,但并没有阻断我对亲人的思念。今天是大年初二,本该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本应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话一年的苦辣酸甜。
友友的一句话,更激起了我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今天的我的确不敢喝茶,因为我害怕睡不着会想家!
既然不能享用饮茶之乐,那就来了解一下茶文化,走进身边人对茶的挚爱,触摸他们的灵魂,用文字将思念释怀!
识茶
因为我是茶文化的小白,所以也只有请教度娘,从别人的文字中采撷一些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通过阅读了解茶文化。
鲁迅先生语:“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我觉得这话说得极好。鲁迅先生认为喝茶是享清福,的确是闲了才有这般怡情的兴趣。而且是练出来的感觉,要千百上万次地摆弄,才会将其了然于心,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一种享受,不是为了喝茶,而是寻找一种乐享其中的感觉。
就先从认识茶的种类开始吧,茶根据其发酵程度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的分类其实,我曾在旅游时参观过一所有关茶文化的博物馆,对茶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为那时的我仍不爱茶,身处其中,只是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现在有点遗憾没有驻足细细去体味,今天算是补上这一课。
仔细看看,好像我喝过的茶中,绿茶、红茶居多,当然是从颜色判断的,希望下次饮茶的时候,也能品出一二,而不是一味盲喝。了解其中的学问,才能品评到其中的韵味。
静心慢品,袅袅茶香,悠悠我心,方寸之间的静谧,清茶半盏,心海蹁跹,淡看繁华落尽,尽赏云卷云舒,那是怎样的意境?想想便觉得美,我竟傻傻不曾体会!
俗语云: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茶叶除了上面的六种分类,竟然还有粗、细之分。
何为“细茶粗喝”?原来细茶是嫩新茶,冲泡时需多放茶叶,否则味道就会很淡。
那什么又是“粗茶细喝”呢?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观感上稍显逊色,但冲泡的汁汤会比较浓郁,所以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在浸泡时的投茶量,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因粗、细茶的品质不同,待客的层次自然是有区别的。
从历史文化上来讲,细茶是上等茶,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好茶”的代称,我们经常说“粗茶淡饭”,由此成语,我们就能悟出粗茶自然在品质上比细茶差了一些。
曾国藩就对家乡的细茶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茶灶》中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也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女儿经》中也有记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这充分说明了煮茶敬客中,粗、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
我想那用透明玻璃杯泡出来的,极具观赏性的茶应该就是细茶。好像无需去品,光看就觉得悦目。透过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一片片因被浸泡而舒展开的嫩叶,在水中起起伏伏,袅娜飘浮,宛若一个个绿色的精灵在水中舞蹈。
但就现代养生而言,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也可以说,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两者之间也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非我几句话就能道明的。但无论是自饮,还是待客,用茶都应做到五好:茶叶品质好,泡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
至此,我仅仅写出了茶文化的一小角,茶艺、茶道都蕴藏着深厚的学问。
谈事饮茶,以茶为媒;闲来自饮,以茶修身。在一泡一饮中体会生活的真谛,感悟生活的美妙,借助手中有形的茶,去修炼无形的心灵,才能寻找到鲁迅先生所说的“特别的感觉”吧!
从来佳茗似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