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面前,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那么,如果自己所爱的人已婚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叫李丹妮的法国姑娘,在浙江医学院担任俄语教师时,遇到了学生袁迪宝,两人双双坠入爱河。然而袁迪宝却不再是自由身——在来上大学前的十多天,家人觉得他年纪大了,给他介绍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女护士,两人匆忙结了婚。
袁迪宝把情况如实告诉了李丹妮,李丹妮毅然选择了分手,回到了法国,她说:“我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
两个人再也没有联系过。李丹妮终身未嫁,也许是心中一直难以忘怀袁迪宝。多年以后,袁迪宝发妻离世,在儿媳妇的鼓励下,袁迪宝开始给丹妮写信。在写下了86封情书,经过了55年的等待后,两人终于在2010年结婚,直到最近,享年90岁的袁迪宝在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这段长情的爱恋才终于画上了句号。
另外一个姑娘的故事,发生在当下。男主人公和妻子相恋于大学,婚后感情甚笃,并且有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儿。
有一次公司聚餐,聚餐结束后,男主负责把女同事们送回家。最后一个小姑娘是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因为没有和男主分在一个组,所以平时也没有什么交集,然而在临下车前,她却借着酒意,跟男主表白了。
男主态度明确地解释说自己已经结婚,而且有一个九个月大的女儿。小姑娘不依不饶,男主最后只好死活把她拉下了车。回到家后,男主跟妻子说了这件事。
之后的日子里,小姑娘开启了电话轰炸模式,不停的发微信跟男主表白,甚至有一次,她约男主见面。思量之下,男主和妻子一起赴了这次约会,并且再一次跟姑娘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过姑娘面对男主妻子的意外出现,在最初的尴尬过后,依然坚定的表示:自己不会放弃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面对小姑娘发来的微信,打来的电话,男主统统采取了冷处理,不予回应,终于让这件事情成为了过去。
100个姑娘,就有100种对爱情的期待,然而有时候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你所爱的人已有了爱人。面对这种情况,是忍痛割爱从此一别两宽,还是横刀夺爱鸠占鹊巢,便能看出一个姑娘的性格,操守,与对待爱情的态度。
有研究称,在人类的感情生活中,存在“择偶复制效应”和“婚戒效应”。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人的认知能力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提供一种“启发式”选择。女性的潜意识里,那些“已经被选择”的男性肯定具备某些优秀品质,因此这些人在女性眼里是稳妥和踏实的交往对象,而戴婚戒的男人,通常在女人眼中更具魅力。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婚姻幸福美满的男性、给人印象很爱家庭的男性更容易被单身女性或对自己婚姻不满的女性惦记。
两个爱上已婚男人的故事,两个不同的结局,在女人心中,爱往往意味着一场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只是有人选择伤害自己,有人选择伤害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