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的分享,我利用中午约饭的时间,请秋叶大叔帮我看了一下演讲PPT。
“你的分享时间是多少?”
“45分钟”
“你的PPT内容框架这么全,最少要讲3个小时,从70页删到20页吧”。
我立马开始干,他们一边开始吃,我一边抱着本删PPT,删到50页,觉得不能再精简了。
下午的演讲,果然因为内容太多,又一直想着45分钟期限,所以明显感觉到自己语速过快。
要命的是,全程高速,根本没有起伏。
而大叔的45分钟演讲,PPT只有5张,但全程告跌起伏,包袱接二连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逻辑线一直有。
我彻底服气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桌的有好几位小伙伴。
两位IP训练营的小伙伴小怡和涛哥,苏州行动派的负责人541,还有一位ivy姑娘是来咨询新书出版的问题的。
秋叶大叔说,你知道我的时间管理的一条很重要的心法是什么吗?
就是做一件事情,我可以让他完成好几个功效。
比如一次见面,我既可以实现了和你的闲聊,但同时也完成了重要的事务讨论,在聊天的过程中,我还会留意好的点子,变成我的素材··· ···
如何做到高效?就是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我从好几个思维角度去面对这件事情,得到多个角度的结果。
我心想,确实是!
比如这场聚餐,即约见了好几位学员,还解决了咨询问题,还给我过了生日。
在今天一天的跟随中,很多人问大叔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如果让我回答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是大叔却用提问的方式一一轻松让提问者自己找到答案。
比如541问大叔,如何让思维导图这门生意变得更好做。
大叔反问了一句,托尼伯赞的思维导图进入中国这么多年,有很多人都在做思维导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很多思维导图的课都死掉了?
然后大叔在用一个正面例子来讲,为什么有的技能虽然也时候小众,但是却能活得很好。
一个好的问题,能扭转提问者的思考角度。
这一天,我几次看到大叔用提问来回答对方的问题,搞得我特别想好好再看一下《学问提问》这类书籍了。
大叔今天45分钟演讲,有一半时间在讲从研究生到现在这些年的经历。
他在解释一件事情:就是一个人现在的成绩,实际上是基于他过去的积累的。
比如个人成长的技能为什么他可以那么厉害,时间管理、思维导图、阅读能力这些都是几周时间就可以学得很好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做知识服务,而你却还不行呢?
因为真正厉害的,并不是这些单点技能,而是这个背后,我们掌握了一套逻辑。
这套逻辑就是项目管理,它包含了:时间,沟通,任务分解,奉献控制,流程设定··· ···
而掌握这些需要多久呢?
至少5年!
"所以为什么彭小六可以做斜杠青年呢?毕竟,他已经是32岁的IT男了啊。"
未完待续··· ···
网友评论
很喜欢彭蜀这句话(⊙o⊙)哦
是别字么
长期的积累是有必要的 Get 沙发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