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了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一)
孩子情绪多变、执拗、说狠话、耳旁风,怎么办才好?
现在进入第二期话题:孩子发脾气、打人咬人、嫉妒不合群、摸生殖器
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发脾气
场景重现:
大哭大闹、满地打滚“我不要这个玩具,我就要那个!”
在公共场合大吵大叫、怎么拉都不听“我不要回家,我还要玩!”
甩开你的手撒腿就跑“我不要你跟着,你走!”
拿起东西就扔“我不要!不要!就是不要!”
分析原因:
孩子发脾气,一定有一个原因在。如何找到这个原因,关键在于你要先冷静。
我的对策:
1.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没面子所以以暴制暴
2. 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太纵容,还是孩子确实有他的想法。
3. 孩子大哭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带到人少一些的角落让他哭一会儿。等他自己停下来不哭了的时候,先不要说事情本身。等他平静以后如果愿意说,就听听看他的想法;如果不愿意说,就不要翻旧账。
4. 孩子冲着发脾气的那个人,可以先走开一下(自己去冷静一下),换一个人处理。
5. 反观平时孩子在家里发脾气的时候,家里人是否纵容多了一些,甚至有些家里人不经意的言行是在助长孩子发脾气。
6. 不跟孩子理论到底,但表情上也不能嘻嘻哈哈。
打人咬人
场景重现:
争抢玩具发生不愉快,两个孩子打了起来;
觉得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排除在外,又不知道如何表达,上去就咬人;
听到你说“你再XXX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继而打你;
模仿动画片或电视里打斗的场景来“打”你
分析原因:
1. 社交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表达“喜欢”和“不喜欢”
2. 缺乏安全感,或者是被家里人破坏了安全感
3. 家里教育方式不妥,过于宠溺或过于严苛
4. 模仿、好奇心、无聊、情绪发泄
5. 长牙期和口腔敏感期的孩子容易咬人
我的对策:
1. 挑选正三观的动画片给孩子适当看
给孩子看的动画片,一定要是正三观的!(附15部国内外动画片推荐)
2. 家里人说话方式要注意,不要总吓唬孩子威胁孩子
3. 多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孩子稍微有点吃亏或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教会孩子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
4. 利用孩子模仿的心理,多传达一些正面和积极的言行给孩子
关于孩子之间发生肢体冲突,之前我也写过一篇,仅供大家参考:不同年龄段孩子间发生肢体冲突,家长该怎么做?(实例分析)
嫉妒、不合群
场景重现:
两个孩子在争抢孩子,家里人一定要求大一些的那个孩子让小一点的那个孩子。大的孩子觉得被区别对待而不高兴;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第三个孩子想要加入进去被拒绝。第三个孩子默默走开;
分析原因:
1. 常见于二胎/多个孩子家庭
2. 大孩子必须要让小孩子的观念
3. 独生子女家庭
4. 缺少社交活动范围
我的对策:
1. 家里人平时在教育孩子“分享”的过程中,不要一味遵循孔融让梨的标准,而要就事论事公平对待。
2. 不强迫学龄前的孩子分享。
3. 对于家里有二胎甚至三胎的父母来说,更要注意平方孩子你们的爱;
4. 教会孩子如何融入集体,先征求小伙伴们的意见后再加入;如果被拒绝加入时,也可以另外找小伙伴,或者尝试再做沟通;
之前我写过篇“如果其他小朋友不带我玩,我该怎么做?”可以供大家参考下:【和我一起玩吧】别的小朋友不带我玩怎么办?
摸生殖器
场景重现:
2岁多的时候,男孩子总是时不时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平日里白天因为是奶奶带,奶奶一方面认为孩子不正常总是拍打孩子的手警告他不能再摸、一方面有时候又跟孩子开玩笑让孩子很注意到自己的“小鸡鸡”
分析原因:
1. 孩子的好奇心
2. 越是压抑越是要去试探
3. 不理解两性的差别
我的对策:
1. 用画画或讲故事的方法,慢慢告诉孩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让他记住自己是男生、妈妈是女生、爸爸是男生。
2. 避免长期只有女性养育男孩,鼓励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私密生活环节
3.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没有必要打孩子,大方告诉孩子这是男孩独有的“秘密武器”
第一期(回顾):语言和情绪
第二期:纠结的内心
第三期:不做乖孩子
第四期:长大的过渡
第五期:希望被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