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
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一个人的德国二战片三十大经典解题
@笑独行[编评]
《桥》海报笑独行按:该帖系根据在下个人知见德国二战题材经典故事片精心编评而成,旨在让看厌了大话版美国二战片和政治版前苏联二战片的同好影友在观赏二战题材经典电影时多一种选择、换一种口味,同时以归纳为整理、以推荐为盘点。冒顶“三十大经典”之名,实以在下个人认同的经典为归,又以在下知见的经典为限。
该帖初稿编评于2007年6月,原题《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一个人的德国二战片二十大经典》,2018年10月根据在下2009年8月以前观赏二战电影所编撰之解题与所搜罗之资讯大幅订补重编:首先是删略曾被在下误当作德国电影的《午夜守门人》解题,增补《犹太人区》、《最后一艘U潜艇》、《百万大逃亡》、《德国,苍白的母亲》、《当年我十九岁》、《靡菲斯特》、《施佩尔和希特勒》、《伪钞制造者》、《柏林的女人》、《母亲的勇气》、《雅各布的谎言》、《柏林1948》、《刺杀希特勒》、《台尔曼传》等十四部影片解题,从而成为“三十大经典”(其实已有三十三部);其次是对内容和体例都存在欠缺的解题加以增补和整改,对内容和体例都相对完善完整的解题也稍作核检以至订补;最后是改随机编号(不分先后)排列为按照出品(或发行或上映)年份先后编号排列,以便同好影友以及圈中好友进一步感受和考察德国二战电影的变化和演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帖虽然大幅订补重编于2018年10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下现时的审美眼光和口味,但在下对所收影片的观赏和对相关资讯的掌握却基本上还是2009年8月以前的。与此同时,该帖还是将《午夜守门人》解题作为附录保留了,又因故将《欧洲特快车》和《乱世启示录》两部影片解题一并作为附录。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1.《凶手就在我们中间》(The Murderers Are Among Us, or Us Die Mörder Sind Unter Uns,我们中间的凶手,东德,1946)
战后爱情与战犯题材经典。民主德国第一部故事片,关注战后纳粹战犯逃脱惩罚问题。德国导演沃尔夫冈·斯道特(Wolfgang Staudte)代表作。战后,曾被迫在纳粹集中营里担任军医的医生回到已成废墟的柏林,负罪感使他开始酗酒,而当他发现颇有名望的工厂主竟是双手沾满波兰人民鲜血的纳粹军官时,仇恨又使他图谋枪杀工厂主,然而,已经爱上他的集中营女难友却在紧要关头制止了他……仇恨之情难忍,男女之爱也不由自主。镜头语言和戏剧冲突均堪称出色。【笑独行补注:据说在剧本初稿中,医生是击毙了工厂主的,后来根据苏联有关方面意见进行了修改,理由是不宜宣传自行裁决。或有混同于德国导演弗里兹·朗(Fritz Lang)代表作《M就是凶手》(M,M、可诅咒的人、凶手,德国,1931)者。】
2.《台尔曼传》(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 or Ernst Thaelmann,恩斯特·台尔曼——阶级的领袖,东德,1954-1955)
战前风云人物传记经典彩色巨片。德国导演库尔特·梅切格(Kurt Maetzig)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死于希特勒之手的德共领袖恩斯特·台尔曼(Ernst Thälmann,1886-1944)传记。影片分两部,从一战进入尾声的1918年开始,到纳粹行将覆灭的1944年结束,以台尔曼作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事业继承人的生平事迹为依托,全面演绎了德共和魏玛共和国的风云历史以及纳粹兴起的复杂背景。一个高尚、坚定的革命鼓动家的传奇人生与悲剧命运。德共和工人阶级的骄傲与悲哀。史诗气质,宏大壮阔,引人入胜,令人唏嘘。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笑独行补注:史载台尔曼曾两度参加德国总统大选,1933年3月被捕,1944年8月被害。早在1923年汉堡起义时就知道“光罢工是不行的,必须实行武装起义”,但却直到纳粹兴起也没抓住枪杆子……实在是令人痛心。在该影片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最著名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曾三次被提及,其间还虚构了1932年台尔曼送书给女一号主角的情节,而据在下所知,则该书全书是1934年才首次出版的。)
3.《桥》(Die Brücke, or The Bridge, or Le Pont, or El Puente, or Silta,最后的桥,西德,1959)
反战与少儿题材经典黑白片。奥地利导演本哈德·维奇(Bernhard Wicki)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在即的德国小镇,七名高三在读的青春期少年在“保家卫国”的名义下被征为国防军新兵,并在老军士长带领下保卫一座德军借以转移伤员和运输补给的砖桥……老军士长说走就走,德军将军说撤就撤,美军坦克说来就来,砖桥突然变成要塞……不同的出身和故事,相同的青春和命运,最后七名少年只有一名幸存。无意义的战争与死亡,爱国心冲昏头脑,好奇心战胜恐惧。以小见大,紧张醒目。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笑独行补注:或有混同于南斯拉夫电影《桥》(Most,1969)者。2008年根据该影片重拍的同名彩色电视电影故事情节穿插死于德军工兵之手的少年与身为战争遗孀的班主任女教师的不伦关系以及幸存少年与同班女生的纯真爱情。】
4.《裸露在狼群》(Nackt unter Wölfen, or Naked Among the Wolves,东德,1963)
集中营与犹太人题材经典。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代表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前夕,位于德国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波兰囚犯和波共地下组织与德国纳粹党卫军之间以争夺一位可爱的犹太小儿为导火索的战争。已在集中营待了八年的波共地下组织领导人起初还很冷酷,不愿意为藏匿犹太小儿而让诸多难友受到牵连……战争最终在美军接近布痕瓦尔德时总爆发。集中营里的人性沉沦与救赎。叙述留有悬念,表现张弛有度。莫斯科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笑独行补注:该影片2015年又被德国导演菲利普·卡德尔巴赫翻拍为同名影片。除了该影片和《雅各布的谎言》外,弗朗克·贝尔还有一部《逗留》(Der Aufenthalt,东德,1983)也相当经典,只是主人公乖舛的遭遇看着比《雅各布的谎言》更难受,不如《雅各布的谎言》明朗明白和雅俗共赏。弗朗克·贝尔的作品好象都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也都有点黑色。】
5.《当年我十九岁》(Ich war Neunzehn, or I Was Nineteen, or Ich war 19, or J'avais 19 Ans,我十九岁、当年我十九,东德,1968)
战争青春题材传奇人物传记经典黑白片。德国导演康拉德·沃尔夫(Konrad Wolf)代表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一位德裔苏军少尉军官回到十一年前逃离的故乡,成为负责战时治安管理的小城司令官,在亲身经历奥拉宁堡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解放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法西斯统治下小城的混乱、躁动和血腥……在一位伙伴意外死于德军士兵的枪口之下后,他下决心留在故乡参与战后德国的重建。日记体叙事结构,散文化纪实风格,视角独特,节奏从容,看待问题冷静客观,蕴含战争人性反思。(笑独行补注:十年前中文网络上难见该影片档案。IMDb该影片评分少见地高达8.3分。)
6.《雅各布的谎言》(Jakob, der Lügner, or Jacob, the Liar, or Jacob Le Menteur, or Jakub Lhár,撒谎者雅各布,东德、捷克斯洛伐克,1975)
战时犹太人题材永恒经典。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代表作。根据波兰裔德国犹太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的波兰某地犹太人区,单身老店主偶然得到一条关于苏德战争前线战况的消息,并为阻止年青人做傻事而透露该消息,又为省却麻烦而声称拥有收音机。不胫而走的消息既引发了憧憬和期待,也造成了恐慌和死亡……此后,老店主即被迫不断编造新闻,以满足难友们的心理需求……人是靠希望活着的。黑色幽默,极具张力,耐人寻味,令人心酸。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笑独行补注:该影片未明确交代故事发生时间。法国、美国、匈牙利曾于1999年联手重拍该影片(为区别于1975年版,以英文片名“Jacob, the Liar”为原创片名,中文片名也译作“善意的谎言”或“心灵DJ”或“骗子贾科伯”),将故事发生时间明确为1944年,从细演绎,大加改编,将主人公英雄化,让谎言变成现实。搞怪热闹有余,略嫌牵强刻意。中文网络上的电影资料或有以1999年版充1975年版者。】
7.《铁十字勋章》(Cross of Iron,西德、英国、南斯拉夫,1977)
硬派战争电影经典。美国导演山姆·佩金法(Sam Peckinpah)唯一战争题材作品。1943年的欧洲东线战场,在出身贵族的德军上尉心里象征最高荣誉的铁十字勋章在厌战的老上士眼里却一钱不值:“你为什么那么想得到铁十字勋章?它只是一块铁而已。”他们之间的较量既是德军官兵中两种心态对立的白热化,也暗示了战争的终极走向……德军官兵的视角。在充满血腥、暴力的战场上展现人性的高洁与卑污。纯战争,很男人。
【笑独行附注:二战影友北欧海盗(极北天狼星)曾于2008-07-29 16:56在万科周刊网站上回复在下该帖初稿称,该影片虽然“导演和主演都是美国人,但它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德国影片”,在下经查确认该影片确实是被当作德国电影来对待的。】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8.《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 or The Tin Drum, or Le Tambour, or Blaszany Bebenek, or Il Tamburo di Latta,锡鼓、拒绝长大的男孩,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1979)
战前与战时黑色幽默题材经典。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经典小说(“但泽三部曲”其一)改编。1927年到1945年的德国边远小城,由两男一女三人行产生的三岁幼儿在目睹成人世界的邪恶和丑陋(充满性罪和政治谎言)后不想长大、结果停止长高直到20岁的故事,旁及三岁幼儿整个家族的乖舛命运。消极反抗的童话。荒诞、残酷的超现实主义怪味豆,寓言式的德国社会风俗画。混乱刺激,反动深刻,黑色震撼。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9.《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西德,1979)
聚焦战争后遗症的女性题材经典。德国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代表作。性感的柏林平民女子在纳粹德国灭亡前夕仓促成婚,“一个晚上、半个白天”后,德军军官丈夫即开赴战场……战后,女主人公迫于生计做了酒吧女招待,在被明确告知丈夫已阵亡后遂与美军黑人军官同居……然而,造化弄人,丈夫并未阵亡……而在丈夫代她坐牢后,她又搭上了富有的法国工厂主……灵魂越来越堕落,生活越来越复杂……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杰出成就奖、读者评审奖等三项大奖。
10.《德国,苍白的母亲》(Deutschland Bleiche Mutter, or Germany Pale Mother, or Allemagne Mère Blafarde, or Saksa, Kalvas Äiti,苍白的母亲,西德,1980)
战争女性与反战题材经典。德国女导演贺玛·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代表作。影片以一个德国女儿的视角演绎了一个纳粹毒害德国和男人、战争祸害家庭和女性的故事,“很多东西在我见到之前就已经被破坏了”:战前至战后的柏林等地,一对非纳粹男女的婚恋关系在一次次生离死别中逐渐变质的过程及其给饱尝艰辛的妻子和生于战时的女儿带来的伤害……最后,人性扭曲、自私自利、象征纳粹的父亲甩手走了,左脸瘫痪、了无生趣、象征德国的母亲为了女儿放弃了自绝的念头。沉痛辛酸,冤屈无奈。以小见大,低调深刻。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法国《电影手册》1982年度十佳电影。(笑独行补注:该影片片头为一首同名长诗。)
11.《靡菲斯特》(Mephisto,梅菲斯特、恶魔,西德、匈牙利、奥地利,1981)
战前小人物传记经典。匈牙利导演伊斯特凡·萨博(István Szabó)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希特勒上台前后的柏林,一个善于在舞台上扮演《浮士德》中的魔鬼靡菲斯特的德国二流演员以巴结纳粹将军情妇而成为柏林国家剧院经理,最后又因在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演出出丑而被纳粹抛弃……其间,纳粹也给了他不少荣耀,但却无法改变其心理上的犹太人身份自卑。人性扭曲时代小人物的自我出卖及其可悲终局:纵然你甘愿与魔鬼合作,但却改变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笑独行补注:据说该影片所本同名小说系根据一位在纳粹时期曾大有作为的德国现代戏剧演员的生平事迹改编。关于主人公的犹太人身份及其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本是一个很深刻的主题,但在影片中并未得到深刻揭示。)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12.《莉莉·玛莲》(Lili Marleen,西德,1981)
战争小人物与爱情题材经典。德国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代表作。“莉莉·玛莲”是一首响彻二战欧洲和北非战场的传奇德语歌曲,曲调缠绵低回,歌音忧伤颓废,充满离愁别绪。由于诉说了士兵对情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留恋,因此深受交战国双方年轻士兵喜爱。该影片即以德国传奇女歌手蕾儿·安德森(Lale Andersen)的小说为依据,演绎了这首歌曲背后充满世俗气味的悲欢离合故事:德裔犹太作曲家与德国夜总会女歌手的浪漫爱情悲剧。可看性很强,但美感不够强烈(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容貌相对平庸),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性。【笑独行补注:在《纽伦堡大审判》(Judgment at Nuremberg,1961)里,由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扮演的德国将军夫人为美国老法官解读《莉莉·玛莲》歌词的一段道白很是触动人心和让人感伤:“……德国士兵知道自己将失去女友和生命。”“灯火燃烧着每一个夜晚,我知道你的脚步和你的去向。它燃烧着每一个夜晚,而我则久久不能忘。如果我受伤,还有谁跟你在一起,灯火下拥你入怀,莉莉·玛莲?”】
13.《从海底出击》(Das Boot, or U-Boot 96, or Sukellusvene U-96, or Le Bateau, or Ypovryhio U-96 - Epistrofi stin Kolasi,潜艇风暴、特种任务、U潜艇96、U艇,西德,1981)
堪称潜艇作战与生存教科书的二战海战题材绝对经典大片。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1年德国海军潜艇遭到首次重创后,奉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搜索并摧毁英国商船的U-96潜艇乖舛、荒诞的战争命运:准备返航时已是第65天,受损严重兼燃料将尽,却又受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执行新任务……即使在盟军驱逐舰攻击下不幸中弹、坐沉海底亦得以大难不死,却在返航庆典中被盟军战机击沉在德占法国拉罗歇尔船坞里……悲壮、沉痛的精神失落。U潜艇的坚不可摧与德国人的忍辱负重,毁灭人性的非常战争与耐受战争的非常人性。独特深沉,宏大精细,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不觉深陷,令人窒息。奥斯卡最佳导演等五项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R级片。据说该影片所本小说系根据二战时期两艘德国海军U潜艇作战经历改编。西德、英国、法国曾于1985年联合将该影片改编为同名六集电视电影,每集50分钟。)
14.《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 or Stalingrado,决战斯大林格勒,德国、瑞典,1993)
以小见大、视角独特的战争电影经典。德国导演约瑟夫·维尔斯麦尔(Joseph Vilsmaier)代表作。1942年至1943年,以年轻、英俊的中尉为首,从意大利战场被派到苏联战场的德军小分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肉体和精神双重绝杀的经历。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官兵的坟墓。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其间,沦为德军官兵玩物的苏德混血美女已不在乎被强暴、只求速死又不忍自决的情景尤其令人感到辛酸、苦涩。表现出色,制作精工,允为经典,只是略嫌目无全牛。莫斯科电影节金圣乔治最佳影片提名。(笑独行补注:有学者估计斯大林格勒战役总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说来德军之所以惨败,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他们比苏军少了一件棉袄。)
15.《最后一艘U潜艇》(Das Letzte U-Boot, or The Last U-Boat, or Viimeinen Sukellusvene, or Hitler's Last U-boat,最后一艘U艇、U-234死亡使命、希特勒的最后U型艇,德国、美国、日本、奥地利,1993)
海战题材电视电影经典。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代表作。1945年苏军进逼柏林之际,载有原子弹制造原料铀和设计图的德军U潜艇从德占挪威港口出发,开始其预期两个月的日本之行……其间,由于出发前使命即已泄露,U潜艇先后遭遇英、美海军驱逐舰袭击和威胁,同时希特勒死讯和纳粹德国投降的消息也先后传来……面对参加过“七月阴谋”的空军将军、效忠纳粹的军法官、尽忠职守的两位日本海军中校和技术官,厌战却尽职的大尉艇长将作何决断?……末日旅程,内外交困,风云突变,进退两难。相当引人入胜,略嫌张力不足。
16.《母亲的勇气》(Mutters Courage, or My Mother's Courage,德国、奥地利、英国,1995)
战时犹太人题材经典。德国导演米歇尔·韦尔霍文(Michael Verhoeven)代表作。1944年的布达佩斯,作为母亲的匈牙利犹太妇女在德国纳粹驱逐犹太人运动中经历和见闻的种种。影片实际上没多少情节,只是一次满载匈牙利犹太人苦难和恐惧的旅行,注重群体的展示和气氛的营造,充满不成片段的回忆……只是在差不多最后20分钟里才出现了出人意表的转机,从而导致了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女主人公以及被德国纳粹的匈牙利走狗当作犹太人强奸、逮捕的匈牙利姑娘因德国纳粹军官开恩而躲过劫难……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摄影,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7.《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 -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or Gloomy Sunday. or 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 Gloomy Sunday, or Une Chanson D'amour Et de Mort, or The Piano Player,黑色星期天、狂琴难了、布达佩斯之恋、爱与死之歌,德国、匈牙利、法国,1999)
战争爱情题材经典。德国导演罗尔夫·舒贝尔(Rolf Schübel)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畅销小说改编。一首被艺术家们广为演绎的“自杀圣曲”背后的唯美悲情故事。战前与战时的布达佩斯,善良的犹太裔酒馆经理及其美丽的女助手以及忧郁的青年作曲家,两男一女的三人行爱欲组合被外来的第四者——战前的德国商人、战时的纳粹党卫军上校——所摧毁……五十年前恩遭仇报,五十年后子杀生父。醉人的死与痛心的爱,悲剧之外有悲剧。精心结构,精工制作,诗画声色,哀感顽艳。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笑独行补注:该影片未明确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史载德军于1944年3月进占匈牙利。钢琴曲《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本为匈牙利犹太裔钢琴师莱兹索·塞莱斯(Rezsö Seress)作品,创作于1930年,早于影片故事发生时间十年有余。】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18.《极地重生》(So Weit die Füße Tragen, or 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 or Pako Siperiasta, or Hasta Donde Los Pies Me Lleven,我的脚可以走如此之远,德国,2001)
闪耀人性光辉的战后战俘题材经典大片。德国导演哈迪·马丁斯(Hardy Martins)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传记小说改编。1949年到1952年,战后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到东西伯利亚劳改25年的德军少尉几乎没有成功希望的孤身搏命大逃亡……然而,胸怀悲悯的好人(含投怀送抱的雅库茨克通古斯族年青寡妇)、不可思议的好运(含一路追捕他到伊朗边境的苏军上尉在最后时刻对他网开一面)和坚强的求生意志却最终成全了他。自由与爱远在三年1.4万公里之外。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神奇精彩,励志陶性。米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也是少见的揭露苏联劳改营虐待德军战俘真相的电影。据说,1959年西德根据该影片所本之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片长400分钟的同名电视电影黑白巨片播出时曾造成万人空巷效应。)
19.《无处为家》(Nirgendwo in Afrika, or Nowhere in Africa,何处是我家、情陷非洲、非洲的天使,德国,2003)
很文艺的战时犹太人题材经典。根据德国女作家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1938年至1946年,正确地选择了以永远晴朗的肯尼亚为避难所的德裔犹太人三口之家的难民生涯,其间伴随着漂亮、聪明的小女的身心成长和年轻、俊美的夫妻的精神与情感成熟。他们留在德国的亲人都在那场战争中罹难了,而他们则在战后经历了在故土与肯尼亚之间作出选择的痛苦……小小女人的视角。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R级片。)
20.《玫瑰围墙》(Rosenstrasse, or Rosenstraße, or The Women of Rosenstrasse, or Kvinnorna på Rosenstrasse,罗森斯查塞街、罗森斯塔塞街的女人们,德国、荷兰,2003)
战时犹太人题材经典。德国女导演玛格雷特·冯·特洛塔(Margarethe von Trotta)代表作。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43年的柏林,雅利安女人群体在她们的犹太丈夫被捕后坚持做犹太人的妻子、向盖世太保抗议、千方百计救丈夫并奇迹般获得成功的故事。尘封在德国老妇记忆中的黑暗年代,雅利安女人身上透现出的人性光辉。伉俪情深执着一线生机,云开雾散消融胸中块垒。波澜不惊而张力十足。其间有着德国贵族血统的女主人公的高贵气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21.《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 or Der Untergang: Hitler und das Ende des 3. Reichs, or The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End of the Third Reich, or La Caduta: Gli Ultimi Giorni di Hitler,帝国陷落、垮台、希特勒的最后12夜、覆灭,德国、意大利、奥地利,2004)
二战风云人物传记经典大片。奥立弗·海施贝格(Oliver Hirschbiegel)代表作。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二战传记。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历史小说和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Bis zur Letzten Stunde)改编。希特勒最后的女秘书回忆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当柏林变成战争前线、狂人变成精神病人,帝国的黑夜也就无可挽回地降临了。绝望背叛、惊恐执迷、颓废崩溃、谋杀自杀……忽喇喇、昏惨惨,蕴涵德国人最深沉的痛苦与反思。史诗气质,纪实风格,冷静冷酷,逼真逼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R级片,与《希特勒的男孩》(Napola,2004)、《索菲·斯库勒: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2005)并称德国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终战三部曲”。影片中执着、沉着的纳粹死党戈培尔夫人三下五除二毒杀六名子女的情节尤其令人难以为怀。】
22.《第九日》(Der Neunte Tag, or The Ninth Day, or Pfarrerblock, or Le Neuvième Jour, or Devátý den,德国、卢森堡、捷克,2004)
战争宗教题材经典。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作品。根据卢森堡天主教神父日记体小说改编。1942年,被关在纳粹德国达绍集中营的卢森堡天主教神父为期九天的“假期”生活:纳粹德国的新宗教政策与天主教教会的两难处境,天主教神父的神圣信仰与世俗感情,生命、自由与信仰、良知之间的斗争……选择做耶稣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关于犹大与耶稣关系的道德思考。笼罩死亡,弥漫悲哀,思辩可嘉,压抑难堪。男一号主演长相相当怪异,眼神有点空洞。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笑独行补注:据说该影片拍摄只花了24天时间,是典型的小成本制作。)
23.《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or Elite Für den Führer,精英教育、纳粹军校,德国,2004)
战争少儿题材经典,德国人审视二战的新视角。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Dennis Gansel)代表作。1942年,出身于工人家庭、因在拳击方面拥有天赋而被纳波拉(Napola)军事寄宿学校破格录取的17岁少年在接受魔鬼式、非人道的纳粹精英军事训练过程中所经历的理想幻灭和心灵救赎,其间穿插他与善良、敏感的高官之子跨越社会阶层的同性情谊。黑暗年代纳粹少年的人生追求与人性思考。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德国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笑独行补注:影片中有一个反战情节堪称非常震撼人心:校方为了训练学生们的作战本领,竟在树林里安排一群苏联少年供学生们猎杀,学生们怀着兴奋的心情上阵,可看到与他们同龄的少年们悲惨地死去时,大家都沉默了。该影片与《帝国的毁灭》(The Downfall)、《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并称为德国“终战三部曲”。】
24.《刺杀希特勒》(Stauffenberg, or Operation Valkyrie, or Stauffenberg, L'attentat, or Agent Spécial, or Zamach w Wilczym Szańcu,暗杀希特勒、史陶芬伯格、刺杀大行动,德国,2004)
反战题材经典电视电影。德国导演乔·拜尔(Jo Baier)自编自导代表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影片以纳粹德国国防军独眼独臂上校克劳斯·冯·史陶芬伯格(Claus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1907-1944)为中心,真实再现了号称“女武神行动”(Operation Valkyrie)的1944年“七月阴谋”事件始末。其间刺杀希特勒行动发生在东普鲁士拉斯登堡(今波兰克特钦)德军军事总部,过程扣人心弦,结果令人扼腕。旨在结束灾难的行动却带来灾难。表现堪称生动细致,只是故事本身缺乏悬念,而德国艺术家似乎也不太愿意在一个严肃的历史事件上玩一些故弄玄虚的花样。【笑独行补注:史载“七月阴谋”事件发生后,近5000人因涉嫌参与政变或反希特勒而被杀害,克鲁格(Günther von Kluge)、隆美尔(Erwin Rommel)二元帅先后被迫自杀。该影片对于史陶芬伯格如何从希特勒信徒变成希特勒死敌的交代只花了15分钟,稍嫌蜻蜓点水。美国曾于2008年联手德国将该电视电影重拍为电影(为区别于2004年版,英文片名题为Valkyrie,中文片名仍为《刺杀希特勒》),由布莱恩·辛格(Bryan Singer)导演,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等领衔主演。】
25.《寻找扎克》(Alles auf Zucker!, or Go for Zucker: An Unorthodox Comedy, or Monsieur Zucker Joue son Va-tout, or Zucker,德国,2004)
德国第一部战后犹太人题材经典轻喜剧。瑞士导演丹尼·雷维(Dani Levy)代表作。围绕母亲的后事和遗产,四十年不相往来的两兄弟及其家眷上演了一出为老不尊、儿女乱伦、为财和解、百无禁忌的闹剧和活剧。对于战后半个多世纪犹太人生存状态和犹太教传承状况的思考和讽刺:希特勒没能灭绝犹太民族,而犹太民族却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中不断地自我灭绝着……血亲陌路,可笑可悲,以小见大,深刻辛辣。德国洛拉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六项大奖。(笑独行补注:据说该影片投资仅为150万欧元,但却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就和不俗的票房收入,而且出乎意料地深受德国评论界和犹太领导人赞赏。)
26.《索菲·斯库勒: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Die Letzten Tage, or 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索菲·斯库勒:最后的日子、最后的苏菲史库、索菲·绍尔、希望与抗争,德国,2005)
反战与战争女性题材传记经典。德国导演马克·罗斯曼(Marc Rothemund)代表作。德国民族女英雄索菲·斯库勒(Sophie Scholl,1921-1943)传记。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慕尼黑,反希特勒秘密组织成员斯库勒兄妹等三人因派发传单而被捕……面对纳粹法庭走形式的死亡审判与盖世太保审讯官的同情建议,女主人公决绝地坚持自己的信念……黑暗年代德国热血青年的无谓牺牲,冲动与勇敢带来自身难以承受的悲剧后果。简单丰富,犀利沉痛。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柏林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德国洛拉奖最佳女演员。【笑独行补注:Sophie Scholl亦有译作“索菲·朔尔”或“索菲·萧尔”者。该影片与《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2004)、《希特勒的男孩》(Napola、2004)并称德国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终战三部曲”。】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27.《施佩尔和希特勒》(Speer und Er, or Speer and Hitler: The Devil's Architect, or Paholaisen Arkkitehti - Hitler & Speer, or Speer och Hitler,末路枭雄、施佩尔与希特勒,德国,2005)
战犯题材传记电视电影经典巨片。纳粹德国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1905-1981)二战传记片。德国导演亨利希·布里勒(Heinrich Breloer)代表作。全剧共分三集(日耳曼狂魔、纽伦堡审讯、判刑施潘道监狱),借由主人公回忆再现一代“魔鬼建筑师”在1930年至1945年中与希特勒的风云际会,同时演绎他在纽伦堡审判和20年铁窗生涯中的表现。其间穿插大量历史纪录片片段以及对主人公儿女和在世同辈亲友的采访。创新形式,时空交错,不失节奏,饶有趣味。(笑独行补注:作为第三帝国首席建筑师、战时纳粹德国部长和希特勒密友,主人公在纽伦堡审判中曾备受争议:他到底算不算罪大恶极?该电视电影的结论是主人公隐瞒了一些重大犯罪事实。其间,主人公麾下一群建筑师战后赞助主人公家人生活和子女学业的情节颇令人感动,而赫斯、邓尼茨等战犯在监狱中的表现则相当搞笑。)
28.《柏林1948》(Die Luftbrucke - Nur der Himmel War Frei, or Airlift,空投柏林、柏林空运,德国,2005)
战后国际关系与跨国爱情题材电视电影经典大片。德国导演德诺尔·扎哈维(Dror Zahavi)代表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影片再现了1948年至1949年15个月间西柏林遭遇苏联封锁的全过程。战后的西柏林,与小儿相依为命的德国少妇通过应聘成为美军柏林军部秘书,并在战时从军前往苏联战场的医生丈夫杳无音讯而西柏林230万市民又面临饥寒、疾病、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与将军上司相爱了……正当二人同心共赴西柏林之难时,丈夫却突然回来了……更要命的是,随后少妇又怀上了上司的孩子……战后德国及其男人的悲哀。航空史上规模最大的救援物资空投行动。好看,略嫌缺乏深思。(笑独行补注:史载西柏林遭遇苏联封锁长达462天系由美英与苏联在德国领土支配方式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所致,而导火索则是美、英、法三国在西柏林屯驻重兵和意图在德国西方占领区建立新的德意志国家。该事件开美苏冷战先河,史称柏林封锁,又称第一次柏林危机。该影片中文片名或有译作“空中大撤退”者,非也。)
29.《犹太人区》(Ghetto,犹太失乐园、民族聚居区,德国、立陶宛,2006)
战时犹太人题材经典。立陶宛导演安德里尤斯·朱塞那斯(Audrius Juzenas)代表作。根据以色列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1年至1943年的维尔纽斯,德国纳粹统治下立陶宛犹太表演艺术家悲凉、屈辱、乖舛的命运:面对乖张、变态与残忍的盖世太保军官,他们的生存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生死博弈游戏。其间,犹太警长的正义、权变与妥协、犹太表演艺术家的智慧、抗争与牺牲皆令人印象深刻。犹太人的自我救赎。丰富细致,戏剧性强,悲情有张力,表现可回味。
30.《空袭德累斯顿》(Dresden, or Dresden - Das Inferno, or Dresde 1945, Chronique D'un Amour, or Das Drama von Dresden, or Dresden i Lågor,德累斯顿的悲剧/德勒斯登大战:烽火儿女情/轰炸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大轰炸,德国,2006)
战争爱情题材上下集电视电影经典大片。罗兰·苏索·里希特(Roland Suso Richter)作品。1945年,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美英盟军大规模轰炸前后,被德军击落的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机组成员幸存者在逃生中邂逅丰满甜美、即将订婚的德国女护士,由施以援手到萌生好感,女护士的多情芳心开始在敌国不速客与助理医师未婚夫之间徘徊……浪漫的女人总是更容易被陌生的男人吸引。二战中“一个带有惩戒意味的悲剧”,德国人心中难言的痛和怨。荡气回肠,爱欲无端,避重就轻,识见无奇。超越国界的世俗爱情冲淡虚化了德国人也是受害者的深层主题。【笑独行补注:军事目标的缺乏、以平民死亡为代价(造成了大约2.5万人死亡,据说当时城内尚有超过30万名来自德国东部前线的难民)以及德累斯顿在历史文化上重要地位(素有“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之誉)使得人们普遍视德累斯顿轰炸为过度侵袭。据说该电视电影投资高达1000万欧元,可惜未能聚焦备受争议的德累斯顿轰炸本身。】
31.《伪钞制造者》(Die Fälscher, or Der Fälscher, or The Counterfeiter, or Falszerze, or Förfalskaren,伪币制造者、造假币的人、伯纳德行动、伪钞风暴,奥地利、德国,2007)
战前集中营与犹太人题材经典。德国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Stefan Ruzowitzky)代表作。根据真实人物回忆录改编。1936年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纳粹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精心挑选集中营中具有特殊手艺的犯人,大量伪造英磅等外国流通纸币,妄图通过搞乱金融市场达到削弱英国等德国同盟反对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犹太人身份的一号主人公可以说是一位颇具天分的艺术家,也非常富有生存智慧,当他与一组犯人专家被迫为纳粹做这一切时,却有一位拍档不但拒绝为纳粹效劳,还试图阻止行动计划,从而使主人公陷入一个道德与生存相冲突的进退两难之境……寓民族历史反思于个人危难选择中。视角独特,情节紧凑,堪称深刻,只是略嫌不瘟不火和厚重不足。卡尔·马克维斯(Karl Markovics)、奥古斯特·迪赫(August Diehl)、大卫·史崔索(Devid Striesow) 等主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国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笑独行补注:影片一号主人公起初只是一个秉持“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理念的人、只想着如何赚钱,甚至说:“当你可以用钱来赚钱的时候,为何还要用艺术来赚钱?”)
【笑独行附注:经二战影友北欧海盗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在万科周刊网站上指出(虽然风格“另类了一些”,但《伪钞制造者》其实是“最名正言顺的德国片”,“由于故事涉及到了敏感话题,所以有不少人将它和《帝国的毁灭》相提并论,有评论员认为这两部作品都让纳粹回归人性,没有简单地脸谱化,是德国电影人成熟的表现”),在下经查确认该影片确实是被当作德国电影来对待的。】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32.《百万大逃亡》(Die Flucht, or March of Millions, or Flucht und Vertreibung, or En Fuite,大迁徙、大迁移,德国,2007)
战争女性与难民题材上下集电视电影经典大片。德国人反思二战的新视角。德国导演凯伊·威索(Kai Wessel)代表作。1944年的东普鲁士,八年前逃婚出走的女伯爵带着冰雪聪明的私生女回到故乡,在女承父业的同时答应履约嫁给已是纳粹少校法官的伯爵。但随着苏联红军大举进攻,一切都改变了:纳粹当局以死相胁也挡不住法军战俘和当地居民的奔逃……长达四个月的逃亡旅程充满恐惧、死亡和苦难,却也最终成就了女伯爵与战俘首领超越阶层、地域和种族隔绝的不道德爱情。东普鲁士人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经受的战争苦难。不事张扬而神形兼备,未见高潮也不觉平淡。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电影金奖。(笑独行补注:该影片女主角智慧、高贵和坚韧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影片中有苏军士兵枪杀德国平民和强奸德国妇女的情节。)
33.《柏林的女人》(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or A Woman in Berlin,柏林女人,德国、波兰,2008)
战争女性与爱情题材经典。德国导演马克斯·法贝尔布克(Max Färberböck)代表作。根据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改编。1945年德国投降前后的柏林,作为受害者的德国美女记者与作为占领者的苏军官兵的关系变化和情感纠葛:从害怕被强奸到不怕被强奸、从选择占有自己的对象到爱恋保护自己的苏军少校……爱情得到又失去,男人回来又离开……德国妇女劫难的观照与苏军士兵暴行的反思。国破民贱,心痛无言,客观内敛,细致出色。(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在下所见第一部以二战中苏军士兵奸淫德国妇女暴行为主题的电影。如何看待苏军士兵将柏林当作妓院?——没露面的纳粹军人说,“与我们过去四年对他们所做的相比,俄国人做的只是皮毛。”苏军少校说,“这几分钟算什么?”德国妇女成为纳粹替罪羊无疑也是战争烟尘的一部分……片尾女主人公在得知苏军少校已被“调离”后自言自语道,“鸟儿、钟声都安静下来,就是这样。”)
【入驻简书三月纪念】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德国二战电影经典33部解题【附录一】
订补重编稿删略的《午夜守门人》解题
《午夜守门人》(The Night Porter,狂恋、魂断多瑙河,[意大利、美国、]西德,1974)
战争女性与情色题材经典。意大利女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Liliana Cavani)备受争议的代表作。1957年的维也纳,作为著名歌剧指挥家夫人的女主人公无意中认出宾馆的夜间守门人竟是战时虐待过自己的德国纳粹集中营军医,肉体受虐的痛苦至此化作灵魂求救的亢奋,使她莫明其妙地投向夜间守门人极度危险的怀抱……战争与性不可磨灭的肉体记忆,触及了一个隐藏于女人内心的隐秘世界。(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R级片。)
【笑独行附注:经二战影友北欧海盗2008-07-29 13:17在万科周刊网站上指出(“《午夜守门人》虽然有德国人参与,但主拍国……是意大利和美国”,发行公司也是意大利和美国的),在下发现自己确实搞错了该影片的国别。】
【附录二】
在下不认为属于德国的两部二战电影解题
1.《欧洲特快车》(Europa, or Zentropa,战后余生、欧罗巴,丹麦、瑞典、法国、德国、瑞士,1991)
魔幻现实主义战后犯罪题材经典。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Lars von Trier)代表作,欧洲三部曲其三。1945年至1946年,末世般满目疮痍、暗无天日的法兰克福,秉持理想回归故里的德裔美国青年在成为特快列车乘务员经历恐怖、苦难并遭遇毁灭的故事:邂逅女巫般诱惑的铁路巨头之女并与之相爱成婚,目睹纳粹儿童枪杀新任市长、铁路巨头因不堪恐吓而自杀,耳闻美国军政府绞杀纳粹匪徒、没收铁路巨头身后产业,因爱妻遭绑架而被迫为纳粹匪徒爆破列车,却不料爱妻也是纳粹分子……于是一切都结束了。在泥沼和夹缝中生存之痛苦。战争不是说结束就能结束的。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最佳艺术贡献奖、技术大奖。【笑独行补注:该影片艺术风格极为强烈,黑白基调震慑,彩色点缀刺激,催眠般的灵魂独白令人发疯。欧洲三部曲前两部为《犯罪元素》(Element of Crime,1984)和《瘟疫》(Epidemic,1987)。】
2.《乱世启示录》(Der Unhold, or The Ogre, or Le Roi des Aulnes, or L'orco, or Sodan Lapset,魔王、暴力启示录、残暴的人、怪胎,法国、德国、英国,1996)
战俘题材经典。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代表作。根据法国作家寓言小说改编。原文片名“Der Unhold”意为‘食人魔’。孤独、善良的小伙子被小女孩的恶作剧送上了战场,又不走运地成了德军的俘虏……在意外成为“战争城堡”日常事务协管人员以及军事学校受训少年看护人员后,他遇到了许多事情,也思考了许多问题……侧写纳粹的神学以及战争对人的摧残,画面平稳洗练,风格冷静宽容,富有启示意义的述说有着神话传奇跨越时空的纵深。【笑独行补注:该影片所本小说为问世于1970年的米歇尔·图尼埃(Michel Tournier)寓言小说《桤木王》(Le Roi des Aulnes)。】
【看啊,德国人心目中的二战:一个人的德国二战片二十大经典_原创:笑独行_体面杂志(笑独行的和讯博客)2007-6-9 20:24:06】阅读(3337)
该帖初稿附注:本帖所据电影资料截至2006年12月31日。以上20部德国二战片经典国内均可见DVD影碟。
《从海底出击》海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