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上说,如果你想要在中国报考好一些的美术学院,那么你最好初中就能做好准备申请有艺考班的高中,否则等待你的恐怕只有“高中转学复读”和“本科出国留学”这两条可能并不是很平坦的路。但现实情况是,在中国美术基础教育普遍缺失的前提下,初中生很难自发地对美术产生强烈的专业兴趣,更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升学与职业规划。初中生择业的重担便因此留给了他们的家长,而家长中很大一部分(出于各种原因)并不期待未来孩子从事美术行业,另外一大部分则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突出而希望通过学习美术“曲线救国”。学生既能够提前展现专业兴趣、家长支持且又“择校业务熟练”的家庭可谓是百里挑一。
因此,中国现有美术教育“初中分流”的制度下很容易出现以下两种人:一,热爱美术但无法参加艺考,通过各种其他途径(留学、培训班)弥补遗憾;二,对美术兴趣平平但参加了艺考,美院毕业后放弃从事美术工作。这样的惨剧每年都在大量发生。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说无比简单:将美术作为普高升学考试(高考)的可选科目之一。在国际上,IB与A-Level等教育体系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我国目前迟迟没有跟进普高美术考试制度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在前面素质教育系列文章里提到的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师资匮乏”等客观发展因素限制了选课制度的普及,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在发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对很多人来讲,美术专业最致命的短板不是其就业问题,而是其作为“知识文化”的实际价值:它既不像理科专业那样能够提高物质生产力,又不像文科专业那样能反映客观人文——美术更多研究的是内容以外的形式问题,顶多作为配角为建筑增加装饰性、为著作增加感染力罢了,简言之就是务虚不务实。所以,很多人并不认同美术生的分数与其他考查智力的“硬核”专业有任何可比性,将美术加入高考科目就是对知识的蔑视、造成不公;而把艺考与普高隔离走完全不同的应试路线,仿佛才是“大义”。
除去制度与教育资源的欠缺,美术教育者还要与社会观念做斗争。这或许是一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战争——美术教育的大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